俞永福第二次谢幕:功成名就却未能开创事业
界面新闻记者| 崔鹏
界面新闻编辑| 文淑琪
3月底,阿里巴巴刚刚结束2023财年,俞永福再次辞去一线业务经理职务。
“太快了,你不是才回来吗?” 这是不少阿里巴巴员工听到此次人事调整的第一反应。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俞永福在阿里巴巴内部完成了“两升两落”:他最后一次辞职是在2017年底,离开了阿里文娱董事长的位置。 三年后,他重返一线,再次开始带领阿里巴巴。 本地生活事业。
无论是高德、大文娱乐还是本地生活,都曾是阿里巴巴的“烫手山芋”。 管理层任命了许多领导者,但始终难以扭转业务下滑的局面。 俞永福接手这些业务后,实施了坚定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位曾向喻永福汇报过的阿里巴巴前员工告诉界面新闻,喻永福是一位注重业绩的管理者。 他了解商业和战略。 他所领导的每一项业务都会有成果,这让很多团队成员信服。
连续多次成功救援,本应证明了俞永福的战略眼光和管理能力,但这似乎也让质疑他的管理层认为,俞永福只擅长整合,一旦救援完成,他就会用它来做事。其他目的。
俞永福从未涉足阿里巴巴核心电商业务,一直居住在距离杭州总部万里之遥的北京。 再加上通过并购进入公司的“局外人”背景,俞永福在阿里巴巴的十年间可能有很多与偏见作斗争的时刻。
不过,俞永福此次辞职并没有引发太多讨论。 外界显然更关心马云和蔡崇信对阿里巴巴的反思。 在此背景下,某位管理者的更替更像是全面改革的一部分。
张勇管理阿里巴巴的几年里,拓展了大量与淘宝(电商)没有直接关系的业务,比如线下零售、本地生活等。
当创始人回来后,他立即停止了这一策略。 显而易见,公司正在有意识地收缩一线,更加注重聚焦核心业务,同时降本增效。
人们突然发现,这几年,阿里的管理梯队建设似乎出现了问题。 那些熟悉的名字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回来接管各大商业板块的依然是“十八罗汉”。
这次俞永福再次离开管理第一线,阿里的命运仿佛经历了一次轮回。 就像上次离开时一样,他仍然保留着合伙人的身份。 他还会回来吗?
有贡献却未能开创事业
一位跟随余永福多年的员工告诉界面新闻,余永福在UC时期并不是直接产品经理,这导致外界忽视了他的能力。 事实上,UC的游戏和海外业务都是他推动的战略。 否则,“UC作为一家移动浏览器公司,存在明显的价值瓶颈。”
俞永福曾帮助阿里巴巴调整高德、文娱、饿了么。 他接手时,这三个业务都长期受到竞品的打压。 由于大公司内部人员、组织关系复杂,领导推动改革也非常困难。
作为一定程度上的局外人,喻永福没有内部利益的纠葛,可以避开很多世俗。 在整合业务时,我们通常可以优先考虑业务,减轻负担。
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业务的一位基层干部告诉界面新闻,于永福头脑非常清晰,即使是不熟悉的新业务也能很快上手。 “永福能够看到很多复杂问题的核心。” 懂得战略术语但不懂实际业务的高管是完全不同的。
2015年于永福接手高德时,这款产品的DAU还不到1000万,国内地图导航应用市场几乎被百度地图占据一席之地。
于永福领导高德软件后,发起大刀阔斧的改革,强调要专注于核心地图导航业务,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剥离其他非核心业务(如O2O)。
这个决定在当时被认为是大胆的。 当时,中国互联网O2O热潮正在蓬勃发展,李彦宏甚至喊出了200亿All in O2O的口号。
但马云的耐心和余永福的逆向操作,让高德软件后来居上,超越百度地图成为市场第一。 至今,高德仍是阿里巴巴体系内的超级平台之一,DAU稳定超过1亿。
2021年,俞永福将接管当地生活。 集团希望他能够帮助饿了么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提升运营数据。 俞永福的策略是改变饿了么的大水漫灌补贴策略,优化配送网络和冗余人员,明确运营重点。
从数据上看,俞永福的调整效果比较明显。 阿里巴巴最新财报显示,本土生活方式集团上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饿了么亏损同比大幅收窄(30%),超过市场期望。
UC的一位前中层经理告诉界面新闻,很多和喻永福一起工作的人都害怕和他会面,因为“他对业务的洞察力非常敏锐,经常能提出关键问题”。
尽管俞永福不再负责UC,但该业务一直是阿里巴巴的盈利板块。 在集团N+6分拆改革之前,UC每年都能上交大量收入,进而为集团提供血液。
颇具戏剧性的是,阿里收购UC时,余永福和小鹏都加入了阿里。 三年后,小鹏离开阿里,开始了新能源汽车业务。
两个好兄弟的人生旅程开始走向不同的站点。
小鹏汽车一路狂奔,成功在纽交所上市,今年还成功“赎回”了阿里巴巴。 小鹏离开巨人,选择单干,依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阿里巴巴的五年里,俞永福经历了离开、回归、再离开的过程。 虽然他一直受到外界的青睐,但始终没有得到巨人内部核心势力层面的认可。
阿里容不下外人?
去年,望京阿里巴巴中心内流传着一个不靠谱的传闻:集团想推荐蒋凡担任CEO。 这种被老阿里巴巴人一笑置之的谣言,在茶室里却被不少员工认真讨论,甚至有人信以为真。
这是许多阿里巴巴人对公司领导层失去信心的迹象。 他们不知道谁能扭转阿里巴巴的颓势。 这几年公司似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层。
2015年马云退休后,阿里巴巴高举复兴大旗,多次对管理团队进行调整。 但马云、蔡崇信此次回归后,以“十八罗汉”为代表的早期成员依然担任着重要的内部职务。
商场就像战场。 能打硬仗、打胜仗的将领,到处都受到重用。 俞永福应该也是如此,但事实上,他进出阿里巴巴一线管理团队的情况常常让外界感到困惑。
“(管理层)给永福的时间太少了。”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业务的一位主要成员告诉界面新闻。 于永福将于2021年中回归,整合高德和饿了么。 “只需要两年多的时间,不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或许俞永福一直被阿里巴巴视为局外人。 这是界面新闻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观点。 与他共事过的人,无论是在UC、高德地图还是饿了么,都有类似的看法。
阿里巴巴收购UC时,大部分支出都是股票而非现金。 显然于永福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自己当作外人。 他不想做一个纯粹的职业经理人,而是表达了与阿里巴巴同进退的态度。
在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龙头企业中,通常能够进入核心管理层的都是那些早期加入公司或者长期领导核心业务的人。
但自始至终,俞永福的生意都远离杭州总部。 无论是高德、大文娱乐还是本地生活,其重要性都无法与淘宝天猫、阿里云、菜鸟相比。
更重要的是,阿里的崛起离不开“中铁供应商”打下的基础,其中包括电商零售行业独特的团队文化。 空降职业经理人和外界人士显然很难说服公众。
因此,就连不少看好俞永福的阿里巴巴员工也向界面新闻表示,如果没有经历过电商业务的洗礼,确实很难获得管理层的信任。
但作为一家志向全球市场的公司,管理多元化是必要的。 保持封闭的态度可能会让阿里巴巴错失真正的人才。
今年年初,饿了么出售传闻甚嚣尘上,俞永福在内网上刻意辟谣,强调饿了么正在健康发展,提高效率。 改革已经初步取得成效,俞永福显然不希望阿里巴巴此时出售饿了么。
据《晚报》报道,在饿了么年度工作战略推进会上,俞永福坚信,以目前的形势,保持增长、优化运营效率并不难,盈亏平衡点也不难。 。
但菜鸟挂牌申请暂停、阿里云分拆计划取消、盒马IPO暂停等一系列变化,都表明新管理层对阿里巴巴的未来有着不同的判断。
一位当地生活集团前高管告诉界面新闻,不少同事认为,俞永福的离职是因为他与管理层在如何处理饿了么问题上存在分歧。 饿了么根深蒂固的本地物流配送体系对阿里巴巴产生了负面影响。 它具有很高的潜在价值,不应该在业绩回升时卖给抖音。
马云退居幕后的这几年,电商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拼多多市值逼近阿里巴巴,特木在美国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 抖音推动的电商直播已经在威胁传统的电商形式。
在公司命运的十字路口,马云和蔡崇信的回归给阿里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他们强调,阿里人必须正视自己的问题和挑战。
今天的阿里巴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领导者。 阿里巴巴内部最擅长整合业务、拥抱变革的俞永福已经淡出了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