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汽车来说,定价一直是一个复杂的话题。 设定合适的价格不仅可以帮助新车腾飞,还可以帮助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积极的形象。 除了定价之外,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汽车降价。 有的品牌降价,万千人为之欢呼,比如比亚迪、智界等,而有的品牌则陷入了一次又一次吃力降价的恶性循环。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小鹏

作为造车新势力“三剑客”之一,小鹏的资质和基础远高于其他品牌。 在产品力上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智能驾驶一度成为小鹏品牌的标签。 蔚来汽车的李斌和理想汽车的李翔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称赞小鹏的智能驾驶能力,但现在小鹏每月销量超过一万辆已经很难了。

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觉得小鹏在主打产品“价格”上的挣扎,导致消费者失去了支持它的信心。

4月11日,小鹏汽车正式宣布推出新版小鹏G6。 该版本限时优惠17.99万元。 也就是说,不到18万元,就能拥有全系列800V和高端智能驾驶功能。 这是去年实现的。 肯定很难想象,但即便如此,估计小鹏G6的销量也很难扭亏为盈。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并不是小鹏G6今年第一次降价。 早在今年2月份,小鹏G6就已经引领了一波降价潮。 全系列折扣在2万元左右。 让小鹏尴尬的是,这次降价并没有恢复销量。 2月和3月销量分别为1,161辆和1,473辆。 与三个月前相比,小鹏G6当时的销量为8750辆,几乎相当于整个小鹏品牌目前的销量。

在这样的下滑之下,小鹏想到了再次下调小鹏G6的售价。 然而短短三个月时间,一款主力车型的售价已经多次下调至11100元,即便是一些刚提车的人也被砍到了一边。 老车主维权,这对潜在消费者的信心影响巨大,因为没有人知道小鹏是否会在一个月内再降一万元。

事实上,小鹏已经不止一次对定价和降价感到“困惑”。 早在第一代小鹏G9推出时,小鹏就未能预测到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 上市当天,小鹏极其混乱的配置和超高的定价遭到了全网的集体声讨。 两天后小鹏紧急修改了价格。 遗憾的是,“一上市就降价”的操作,直接让小鹏冲击高端的梦想落空。 这件事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至于2024款G9尽管整体降价近6万,却根本没有人关心。

G9失败后,小鹏随后推出了G6。 不过,经过今年一系列的价格调整,现在整个小鹏品牌的销量实际上主要是由新车小鹏X9支撑,主力G6和G9已经沦落到边缘。

事实上,汽车定价一般有两种逻辑。 一是撇油定价(这个词来源于石油行业,原油收集后,将上面的杂质撇掉,只留下底层油,这样就可以高价出售)。 指汽车新产品的推出。 市场初期,汽车价格定得较高,以达到高价格、高利润的目的。 此外,撇脂定价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品牌树立高端形象;

另一个是渗透定价策略。 这一策略通过极具性价比甚至亏损的定价,让汽车消费者很容易接受,并迅速打开并占领市场。 这种方式最有利于品牌控制市场,阻止竞争者进入。

这两款车型与小鹏G9和G6的定价策略完全对应。 小鹏G9原本想冲击高端,树立形象,但最终没能顶住舆论压力,迅速降价。 结果这款新车未能攻克两端,销量和口碑跌落一地。

小鹏G6本来就是小鹏的诚意产品,最初的价格也是诚意的价格。 然而,恰巧遇到了电池大幅降价的情况。 比亚迪更是重拳出击,让小鹏G6失去了20万元市场的控制权。 所以,小鹏对于这款产品还是抱有幻想的。 降价不可能一蹴而就。 多次调价,摧毁了潜在消费者的信心。 小鹏定价和市场研究部门确实辜负了小鹏在G6和G9上的研发和努力。

总之,希望小鹏未来能够正视定价问题。 高端产品需要价格支撑,大批量产品的定价必须有诚意。 妥协双方都想要和需要的定价通常不会产生良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