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智能驾驶团队调整,年内交付端到端智驾,目标 2024 年行业第一阵营
9 月 20 日消息,36 氪报道称,小米汽车智能驾驶团队近期已经完成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
原有“感知”和“规控”两个二级部门,重组合并为“端到端算法与功能部”,负责量产方案开发。知情人士透露称,小米汽车的目标是,年内交付端到端智驾。
在去年 12 月的技术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小米汽车虽然在智驾方面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小米的目标还是要在 2024 年做到行业第一阵营。据称,相关投资已经从 33 亿追加到 47 亿元,调用了小米成立于 2016 年的 AI 实验室,目前已经拥有 3000 名 AI 工程师。
硬件方面,查询发现,小米汽车搭载了 2 颗 Orin 芯片,可实现 算力,还拥有 1 颗激光雷达、11 颗高清摄像头、3 颗毫米波雷达、12 颗超声波雷达加持。
小米汽车表示,SU7 拥有 AI 全面赋能,全面自研底层算法,对 AD 三件套(BEV、、OCC 占用网络)全面自研,并且全面融入大模型。
小米汽车采用变焦 BEV 技术,能够根据车辆行驶场景切换识别模式;还拥有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可以提高对障碍物的识别精确度,也支持雨雪天气的智能降噪。
除此之外,小米汽车还自研了无图方案道路大模型,大模型实时生成道路拓扑,生成高精度的地图,效果媲美高精地图,从而实现路口识别,障碍物自动绕行等功能。
雷军表示,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能力可以应对复杂路况,驾驶员全程 0 接管。小米城区领航辅助 NOA 将在明年年底实现 100 城覆盖支持。
除此之外,雷军还展示了小米汽车的代客泊车能力,能够自动过闸、礼让行人、泊入车位及智能召唤等,甚至还可以应对非常窄的机械库位泊车场景,这背后是小米端到端的感知决策大模型,感知决策算法二合一,大模型实时观察,动态调整。
他表示,小米汽车具备感知 + 决策二合一的模型,例如传统模型精度遇到 0.1m 的情况就会判断无法停泊,而小米的端到端模型可以感知和决策同步完成,从而将 200cm 的车停进 210cm 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