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车咖出品

华为和小米这两家顶级厂商在汽车行业正处于交战状态。

4月11日,在华为举办的鸿蒙生态春季通讯会上,开局并不理想的智界S7时隔五个月再次上市。 围绕价格、配置和用户权限进行了调整。 作为华为首款纯电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展现了其必胜的决心。

然而,智界S7“难产”以来的四个月里,友商们一直在追赶。 相继推出了极氪007、智己LS6等,其中小米SU7的口碑最高。 “发布后 24 小时内售出 88,898 套。” 小米SU7凭借接连的营销活动,迅速成为舆论风暴的焦点。

面对汽车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智界S7以“降价、增加配置”做出回应。 终端销售方面,有消息称,智界对小米订单推出“截留”政策:现在购买任意智界S7,支付尾款后,将直接扣除不可退还的锁定小米SU7订单的5000元押金。汽车价格。

汽车建造公司向鸿蒙智行的销售人员求证,得到的答案是“是”。 对此,华为内部人士表示,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消息,可能是商店的自发行为。

狭路相逢

哪家汽车制造商比较好? 从产品定位来看,智界S7和小米SU7都定位为中大型纯电动智能轿跑。 智界S7是华为鸿蒙智能的首款纯电动轿跑,小米SU7是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 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将影响两家公司后续的造车布局。 尤其是智界S7,没有抓住首发优势,第二次“卷土重来”。

从定价来看,智界S7的价格区间在24.98万元至34.98万元。 部分机型与小米SU7竞争。 就连命名都与“7”重合,可以说是有惊无险。

早在2023年11月首次推出时,华为董事总经理、消费者BG CEO、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就表示,智界S7的定位超越了特斯拉Model S、奔驰EQE等,但智捷S7的定位超越了特斯拉Model S、奔驰EQE等。价格和功能与 Tesla Model 3 处于同一水平。

具体来说,从降价和附加装备来看,新款智界S7进一步提升了“豪华内涵”,并在续航方面展现了诚意:智界S7 Pro基础版的电池组由62度升级到了82度,但价格依然是24.98万元; 全新顶级Ultra四驱旗舰版主要基于原Max+ RS版本,电池组从82度增加到100度。 价格与原Max+ RS版本保持一致,均为34.98万元; 其他三款车型的配置与老款完全相同,但均下调了2万元,作为对价格战的反击。

当然,为了安抚老车主,华为承诺提供价值3000元的平板电脑套装和1万元的现金红包。

重要的是, 智界 S7 Pro搭载了华为高端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ADS基础版。 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解释称,华为智能驾驶ADS 2.0成本非常高,很难在30万元以下的车型中采用。 因此,去掉了最昂贵的硬件激光雷达,采用纯视觉的方案来降低价格门槛,使其更受欢迎。 入门级型号。

这一策略与小米SU7不谋而合,小米SU7也准备了Pilot Pro和Pilot Max两款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分别采用纯视觉和激光雷达路线。

首先值得区分的是两者的外观。 智界S7接近于普通家用车,而小米SU7则是标准的轿跑车型,可能会影响部分用户的审美喜好。 智能驾驶方面,智界S7目前开启了城市NOA,为用户提供了“现货”,而基础版的小米SU7则被确认永远不会配备城市NOA。 其他版本要等到今年8月才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出,这更像是“期货”,对消费者的诱惑力大大降低; 另外,同价位的小米SU7的电池组和官方的续航时间均高于智界S7。

2024年前三个月,华为与打造的问界品牌交付量增长,超越理想汽车。 作为鸿蒙智行模式的第二步,智界S7将继续考验华为汽车BU对多品牌的协调能力以及对生产交付节奏的把控能力。

目前,奇瑞已经提升了智界S7项目的优先级,并将智界事业部升级为独立事业部,由研发和制造负责人领导,独立核算、独立运营。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甚至在智界S7发布会上表示,智界定位为奇瑞的“核心战略”和“第一优先战略”,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手机“朋友”十年后再次争夺汽车

华为和小米之间的竞争由来已久。 华为已经牢牢确立了自己在手机行业“老大哥”的地位,而小米则是最早实现万物互联的公司,拥有更加活跃的想象力和用户思维。

2023年12月,余承东在花粉节上称有些朋友不够尊重知识产权,暗指抄袭:“你也知道我们的双旋转水滴铰链是做成‘龙骨’的,但‘龙骨’实际上不存在。”

对此,小米发表声明坚决回应,称龙骨轴技术采用创新设计,与华为“2级杆组、3组件、4低对”的设计完全不同。

既然是朋友,摩擦在所难免,但他们的造车模式其实有本质的不同。

华为更喜欢广泛的玩法。 2023年财报显示,华为目前在汽车BU的投资已超过300亿元。 较长的投资周期使华为获得了全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通过供应商、HI、智能选车三种模式参与汽车制造,并与整车厂合作。 两个“境界”成功实现;

小米此次“斥资100亿造车”更多的是顺应潮流。 作为天使投资人,雷军比预期更早进入汽车领域。 在自己造车之前,他曾投资蔚来、小鹏等多家整车及供应链公司。 因此,雷布思得以在小米SU7发布会上对台下的李斌、何小鹏等人进行了诙谐的致敬:“前面的一些新势力,已经踩到了该踩的坑。” 而且,在相对成熟的中国汽车产业链中,此时进入整合能力较强的市场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诚然,合作与竞争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 正如华为和小米在4000元以上的手机市场联手进攻苹果一样,汽车的世界同样广阔。 这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而且中国的新能源市场是极度内卷化的。 两人都不只是盯着对方。

两大顶级趋势的碰撞,是对中国制造业崛起的美好期待。 或许,在“遥遥领先”、“你还好吗”的调侃背后,人们等待的是中国汽车制造的上限有多高、下限有多宽。 ,就像下一个第一代时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