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燕南 北京报道

近日,小米集团发布第二季业绩公告,尽管营收实现889亿元,净利润达到61.8亿元,是“小米历史上最出色的季报”,但《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小米汽车业务亏损18亿元,一度成为热议话题。

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28日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发布上市以来,订单量持续增长。第二季度SU7交付新车数量为2.7万辆,并创造收入62亿元,约占总收入的6.97%。以此计算,小米汽车的单车成交均价约为22.86万元。亏损18亿元,平均每辆车亏损约6.6万元。

对此,小米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在直播中给出了回应:“算得既对,也不对。的的确确,我们在智能汽车创新业务上亏了18个亿,换句话说,我们投入了18个亿。等我们到了一定的规模,我相信很容易打平,大家不用替我们焦虑。”另外,雷军表示“小米汽车还在投入期”,并表达了对未来规模扩大后能够实现盈利的信心。

毛利率超过特斯拉

小米集团研发支出和销售及推广费用均较一季度出现环比增加,分别达到55亿元和59亿元,其主要原因在于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开支增加所致。小米汽车的销售成本为53.89亿元,约占总销售成本的6.1%。

对于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亏损,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小米汽车2024年中期业绩电话会上分析称,这主要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小米汽车规模还比较小,还在持续投入的阶段;二是小米汽车对第一辆车投入非常大,这些投入消化还需要一段时间。“随着小米汽车未来规模不断提高,产能不断挖掘,交付能力上来,相信亏损会进一步收窄。”卢伟冰称。

有业内人士比较认为,小米汽车二季度毛利率达到了15.4%,这一毛利率水平高于同期特斯拉和绝大多数中国同行。对此,卢伟冰表示:最近我们也在看汽车公司发布的财报,可以看到,大家的毛利基本是硬件贡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我们的毛利率是一个很不错的水平。在行业横向对比下,我们对15.4%的毛利率也是比较满意的。

“而从内部来看,我们认为毛利率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要有合理的毛利率,便可以通过扩大规模去做费用分摊,如果没有好的毛利率,规模越大,亏损便就越大。”他表示。

他还认为,毛利率背后,其实体现了小米几个比较重要的能力。一是供应链管理,从第一款车看,我们的供应链表现非常出色;二是工厂方面,我们对工厂的潜力挖掘也很不错。第三我认为是供应链对我们的信心,很多供应商对小米的未来非常看好,报价与备货量都是以更大规模来计算的,因为看好小米,所以提前给我们释放了成本。

卢伟冰认为,关于未来的毛利趋势,最重要的是规模。到现在,我们的汽车业务已经过了两关,一是上市能不能卖爆,二是能不能有持续不断的新增订单。目前来看,我们觉得手里的订单数量很不错,并且新增订单很稳定。现在的15.4%只是初期毛利率,我们有信心不断提升。

普遍承受盈利大考

记者注意到,在小米汽车发布财报后遭到极越汽车公关负责人朋友圈的炮轰。该负责人在朋友圈表示,小米汽车每台车亏6万元,小米和雷军亏钱卖车是倾销。

对此,极越迅速发布了内部信,对该事件通报处罚。极越CEO夏一平表示,这段言论并不代表公司观点,更不符合公司的价值观。同时,夏一平还强调,每一个奔赴在造车征程上的创业者、每一家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而奋斗的企业,都是为之不易和值得尊敬的。

有业内人士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电动汽车作为新兴产业,其初期发展往往伴随着高昂的研发与生产成本,大部分的新能源车企都面临着亏损的情况。同时,企业普遍面临着投资周期长、回报不确定性高的挑战。

记者注意到,目前不少车企都陷入了卖一辆亏一辆的处境。

在8月26日召开的华为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介绍,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新M7 Pro成本很高,把钱花在了看不见的地方,售价24.98万元起。目前,每卖一辆车会亏近3万元。

同日,北汽蓝谷公告称,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超三成,且创下史上同期最大亏损,四年半累计亏损达251.61亿元。

同时,北汽蓝谷在半年报中直指,在2024年的经营过程中,行业内卷导致市场竞争形势严峻,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的竞争愈发激烈。竞品车企在市场上的密集布局和快速迭代,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加剧了车企之间的竞争,各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采取降价策略,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据了解,今年以来,汽车市场掀起一轮又一轮价格战。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降价车型累计为70款,但今年前5月降价车型就达到56款。根据乘联会统计,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仅有5.7%,在下游制造业中处于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