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展望(ID:)原创

文丨聪聪

编辑丨何畅

自小米SU7上市以来,20万-30万级纯电动轿车市场获得了强烈反响。 小米SU7原价23.9万元,但在发布会前一天价格改为21.59万元,顶配版35万元改为29.99万元。 即使按原价计算,雷军表示仍然是亏损的。 “大家都太困惑了。”

由此,从比亚迪开始、波及整个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再次加深。

在当前的细分经济行业,价格战似乎已经成为企业争夺市场的唯一法宝。 但杀敌八百损一千,价格战的最终受害者还是消费者。

近期,在储能领域,有人出人意料地跳出了“价格战”的小圈子,打出了漂亮的技术牌。 为日益激烈的“以价换量”浪潮带来新的思考,甚至​​一步步讲授什么是储能新生产力,以及如何解决能源转型中安全性、盈利性和应用性的挑战。

01

价格战引发“乱象”

从2023年开始,“价格战”将席卷整个汽车市场,而今年年初,这一趋势预计还将持续。

前不久正式推出首款车型的小米汽车尽管野心勃勃,但也未能幸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趋势不仅席卷了整个汽车市场,还蔓延到了储能领域。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统计,截至2023年底,2小时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平均中标价格已降至0.79元/Wh,降幅48%自2023年1月起,部分集中采购标的的招标价格低于0.6元/Wh,甚至低于0.5元/Wh。

来源/视觉中国

至此,各大储能企业集中低价竞价的现象已成常态。

作为该领域的又一“强手”,储能电池也没能幸免。 截至目前,除宁德时代280Ah电芯仍在0.5元/Wh以上外,其他厂家280Ah电芯价格均已跌破0.4元/Wh,正式向0.3元/Wh迈进。

一些储能企业因此获得了短期业绩收益,但仅仅靠低价抢占市场份额并不会走得太远。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储能系统领域经营状况异常的公司占总数的7%,主要包括注销、吊销、清算等情况。

但仅靠“赔钱赚钱”的影响,还不足以彻底打开企业淘汰之门。 要知道,目前储能领域的乱象源于产能过剩、产品能力不足等多个方面。

一位储能领域相关人士表示,“多家电池企业纷纷涌入储能赛道,储能电池供需关系逐渐失衡,导致行业竞争加剧。”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4》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企业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超过20%,而同期全球电能储能年装机总量仅在—— 。

不难看出,在目前储能锂电池平均产能仅占50%左右的数据背景下,产能的快速扩张远远超过了现有的市场需求。

从产品来看,整个2023年,液体、20英尺集装箱已成为各品牌储能系统的标配,同质化问题凸显。

基于此,目前笼罩在储能行业的硝烟亟待吹散。

02

解决困境关键:技术创新

回望2022年,当时的储能领域似乎有“吉祥如意”的含义。 受政策利好、光伏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储能一度成为热门“话题”。

于是,许多企业纷纷跨国界,试图通过短期主义来抢占市场份额。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注册储能企业数量将达到3.7万家,约为2021年的5.8倍。

不过,可以说是冰与火两个世界。 经历了2023年的热闹之后,储能市场一片混乱,竞争加剧,这也为2024年埋下了苦果。

有专业机构预测,今年我国新能源储能市场整体供给超过需求,系统集成将比电池领域的竞争更为残酷。 50%以上的储能系统企业(包括大型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系统、户用储能系统等企业)将被淘汰,这并不是悲剧。

来源/视觉中国

在此背景下,企业若想留在储能领域下半场,甚至“夺得第一”,技术牌不失为一招高招,有企业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韩国机构SNE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储能电池2023年将占全球总市场份额40%,连续三年夺得全球储能冠军。

细分来看,宁德时代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将达到184亿元,研发人员超过2万人。

在储能系统方面,宁德时代发布的零辅助源光存储直流耦合解决方案,摆脱了传统储能方案对冷却系统及其辅助电源的依赖,具有安全性高、寿命长、且效率高。

同时,自2019年起,宁德时代引入低锂耗技术,开发长寿命电芯。 截至目前,宁德时代储能专用L系列长寿命电池循环寿命可达15000次,成果开始显现。

在2023年世界储能大会上,宁德时代科学家吴凯曾表示,“储能不是用来撑门面、做装饰、改变道路的。”

只有可靠、可再生的储能产品才能赢得市场认可。

4月9日,宁德时代天恒储能系统的发布,不仅延续了宁德时代在储能领域积累的优势,也为饱受摧残的储能行业指明了方向。

03

储能系统“456”开启储能新时代

面对储能行业的高度卷入度,跨界“玩家”带来的模糊性是暂时的。 毕竟,长期发展方向没有改变。

2023年底,《储能用锂离子电池》新国家标准正式颁布。 本次标准指标调整主要涉及锂离子电池的储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

基于此,储能企业势必对其诸多产品进行更新,以符合新国标的出台。 其中,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双领域的“领头羊”,率先进入技术升级之战。 天恒储能系统是宁德时代坚持技术创新的产物。

来源/新能源前瞻摄影

CATL官方发布了最新数据。 天恒集装箱储能系统单位能量密度提升30%,总场地面积减少20%,体积利用率远高于市场上已有的储能系统。

事实上,最需要关注的三个数字是“4”真安全、“5”零衰减、“6”兆瓦时水平。 每一个数字都重新定义了储能系统的新标准,甚至是上限。

不仅如此,“天恒”配备了专用于储能长寿命零衰减电池的L系列产品,能量密度达到430Wh/L,引领行业迈向“五年零衰减”里程碑。 要知道,目前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储能系统的实际运行寿命不能超过三年。

在运行场景方面,宁德时代技术人员告诉新能源前瞻:“天恒储能系统完全支持海边使用。 这种集装箱式外壳采用5C防腐技术,比普通储能系统更耐潮湿。 ”

安全问题一直是各领域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储能领域也不例外。 据第三方媒体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2023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电站发生80余起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

4月11日,在第十二届国际储能峰会暨展览会上,参观者宁先生告诉新能源前瞻,“刚在宁德时代展台看到天恒储能集装箱样机时,我感到非常震惊。 尤其是液冷管道明显比市场上其他储能系统大很多。”

据悉,在储能系统中,高温是影响其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而储能液冷管道具有制冷功能,可以降低系统温度,同时减少热量积累和热风险。失控,从而改善储能系统。 安全稳定。

不难看出,一直坚持以技术创新为第一的CATL拥有自己的制造工艺。

储能本身就是一个短期回报甚少的行业,这意味着本着“赚快钱”原则进入该行业的“玩家”最终将被淘汰。 帮助万亿级储能市场蓬勃发展、有序发展,除了不断增加技术、锻造新生产力外,企业还必须有超越领先者的勇气和行动。

*文中标题图及内部分布图来自视觉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中表达的信息或观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