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新能源汽车圈变成“米圈”!五菱宝骏发布会:没有标杆、没有推力,还有流量吗?
4月12日下午,五菱宝骏悦Plus正式上市。 在发布会的PPT上,车企写道:“宝骏这次发布会没有标杆,没有推送,有没有流量,就交给你们了!” 这张照片在朋友圈广为流传。 相信会让很多网友会心一笑:好像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就在日前,智机汽车在发布会上将小米SU7的一个重要参数贴错了。 小米连续发三条微博谴责智机汽车,最终智机汽车公开道歉。 而这只是新能源车企之间竞争加剧、相互倾轧的一个缩影——有网友指出,小米汽车还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3和保时捷。
从“千万内无对手”、“五百万内最好”、“遥遥领先”等夸张形容词,到产品发布会上对竞争对手的内涵和产品细节进行讽刺,再到一些车企老总亲自下场并在社交上发文媒体 媒体发表了针对友好商人的令人愤慨的言论。 难怪不少网友调侃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圈越来越像“饭圈”了。
新产品的发布当然需要关注和流量。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买车是名副其实的大件购买,追求的一定是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 车企靠话题和流量来宣传产品并没有错,但一款新能源汽车能否畅销,最终还是取决于它的产品。
大多数车企需要研究的不是培养所谓的汽车行业忠实拥趸和拥趸,而是如何提升技术,突破瓶颈,思考如何加快智能升级,如何提升续航,如何提升续航能力。确保车辆安全等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近65%。 中国已连续九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 另一方面,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丰富多样的用车环境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迭代升级提供了土壤。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可以依托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丰富的人力资源,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新能源产品的经济可及性。 市场竞争激烈,但各大汽车品牌仍有充足的增长空间。 谁能在这个关键时刻保持冷静,拿出突破性的技术,谁就有可能脱颖而出。
更重要的是,与传统欧美车企相比,中国新能源车企具有负担轻、后顾之忧少、掉头快的优势。 中国新能源汽车想要打造国际知名品牌,需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独特的优势,包括技术、质量、安全、成本等。
对此,中国新能源汽车没有必要陷入“内讧”。 相反,他们应该相互学习,共同拓展市场,放眼世界市场,争取尽快“走出去”。 研究显示,2024年欧盟销售的电动汽车中有四分之一将是中国制造,显着高于去年的19.5%。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董事长雷军日前转发华为终端微博称,“未来十年是智能十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共同前行。祝智捷S7大放异彩”销售!” 这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有的态度——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更多希望看到的是车企拿出更多让人惊喜的新产品、新技术,而不是试图互相内涵、互相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