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著名的“两湾一屋”搬迁项目已引入桃浦新村片区,人口8万多。 这里经过近十年的转型发展,建成并开放了桃浦中央绿地、春光公园、创业森林公园等一批优质蓝绿空间。 桃浦地区绿地总量和人均绿地面积在普陀区乃至上海市名列前茅。 。

如今,沿着桃浦新村主干道行走,除了“大而全”的各类公园外,“小而美”的街角绿地也焕然一新的蓝绿色面貌。 沿着雪松路,从桃浦新村口雪松路至无为路拐角处,到桃浦腹地雪松路芦阳路拐角处,全新街角绿地全部亮相——“茶浦桃溪”和《桃花开》。 桃浦元素、花卉、绿植的景观设计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拍照。

李斌_李斌_李斌

雪松路与武威路交汇处

老旧街区微更新“逆增长”的背后,实际上是桃浦镇征求群众需求和建议、落实群众提出的“金点子”、服务群众的成功实践。

城市更新必须“脚踏实地”,倾听群众心声!

去年下半年,桃浦镇政府会同普陀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向全镇居民广泛征集“我为宜居桃浦出可靠建议”征集活动。 此后,镇上居民通过随笔APP、政府门户网站、社区居委会等线上线下多个渠道,“放开声音”、“直连需求”。

1200余份居民问卷、77条公众建议,都围绕宜居桃浦建设——每一个好的建议背后,都存在现实问题。 “群众的建议体现了桃浦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更新如何进行,我们还是要听群众的声音!” 桃浦镇人大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多渠道征集、项目初定、项目审查等环节,我们经过二十届镇人大代表全体投票表决,最终确定了确定2024年街角绿地更新等项目被列为政府务实民生工程。

群众建议找到了方向后,桃浦镇城建口全部年轻干部出动,通过现场走访、座谈活动等形式,进一步了解居民对绿地改造的具体需求。 “我家门前有一块街角绿地,但质量一般,偶尔会有人在里面休息。” “街角绿地似乎没有桃浦特色。” “能加点座位和休息设施吗?这是我买菜、去超市的必备。我老了,走在路上也累了,想找个地上休息的地方。” ……居民的意见和诉求集中而精准——设计特色不够,休闲功能设施不够。”

李斌_李斌_李斌

问卷分析

将每一个“金点子”转化为美好生活的“实景”

人民的呼声必须得到回应。 街角绿地项目建设量小、工期短。 “在十大重点城市更新项目中,我们率先推进了街角绿地项目,以最快的速度回应了群众。” 桃浦镇规划建设办李斌回忆,从联系上海大学专业团队设计改造绿地更新提升方案,到项目建设完成五个月后,两个角绿地成为桃浦新村居民新的春季打卡点。

雪松路与武威路拐角处绿地里的桃花元素吸引了周边社区合欢花园的居民前来拍照。 “原来这个绿地是《我爱桃浦》的一个大型装置,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有点旧了。” 王阿姨说:“现在这里又增加了我们的桃浦老屋、茶浦河、桃花,勾起了儿时的回忆,我喜欢。”

李斌_李斌_李斌

雪松路与武威路交汇处绿地

据介绍,更新后的雪松路与武威路交汇处绿地采用了“茶浦桃溪”的概念。 相传张骞曾途经茶浦至此,故桃浦又名“茶浦”。 更新后的街角绿地设计中,加入了竹筏、飞檐、流水等江南水乡元素,以及桃心、桃树等桃浦特色文化元素,融入“仙骑”的文化内涵在河上”; 同时还种植了绿桃、铁树等元素。 线蕨、蓝羊茅、迷迭香、果兰等绿色地被植物营造出四季分明、景观变幻的视觉效果。

桃浦腹地雪松路与庐阳路拐角处的绿地更新,也融入了居民的智慧。 “这是我们几个社区的居民去小商品市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必经之路。桃浦新村老龄化程度很高,老年人总是喜欢每天去购物。路上高质量的休息空间可以让他们行走更加舒适。” 雪松路沿线的几位居委会书记代表居民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听取建议后,我们与设计师沟通,设计方案除了增加绿化植被、花卉、景观雕塑外,还增加了走廊和公共座椅的空间。” 李斌告诉记者,走廊是用桃子做的。 花瓣的设计呼应桃浦文化元素,廊下的座椅也能为住户提供遮阳避雨的休息空间。

李斌_李斌_李斌

李斌_李斌_李斌

雪松路与庐阳路拐角处改造对比(上图:改造前,下图:改造后)

据介绍,除了街角绿地,桃浦镇目前还在推进“绿色露营区”征求意见试点方案、银杏路街区改造景观提升等城市更新项目,使人们才能真正看到绿色、看到事物、过上生活。

当人民群众的“金理念”转化为美好生活的“实景”时,居民自治、共治才真正转化为城市治理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