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出海发展经验:长期主义、高品质与本土化的成功之道
在出海发展方面,有着30年创牌经历的海尔,确实可以称得上是“老师”,也确实有资格向希望拓展全球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提供一些宝贵经验。数据显示,2023年,海尔智家海外收入占比52.2%;中国家电品牌的海外销量,62%是由海尔贡献;每10台在海外的中国家电,就有6台是海尔品牌。
在出海发展方面,周云杰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坚持长期主义。周云杰表示,一般情况,在一个母国之外创一个品牌,培扶期需要8-9年时间,要有战略定力,海尔创牌已持续了30年。二是,坚持高品质,提供高的用户体验,这是创品牌的基础、底线。三是,坚持本土化,要融入本地发展。
李斌表示,“这三条经验对我们都特别有帮助。”在丁科技网看来,凝结海尔全球化30年智慧的三条经验,真正落地实施并不容易,这也是为什么过去30多年来,中国家电业只有海尔、海信、TCL等为数不多的企业可以称之为全球家电企业的原因。
从长期主义来看,创牌要有“坐10年冷板凳”的心理准备,并且10年间还要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银,财务数据上很可能不好看,但管理层要对战略目标坚持笃定。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但“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是常态,企业管理者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格局。
从高品质来看,这同样说易行难。中国很多企业都习惯于“以价换量”,习惯于用中低端产品来覆盖中低端市场,既无能力也无习惯冲击高端市场,这也造成了中国企业很难具备三星、苹果那样的高端品牌拉力。打造高端科技,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形成高端品牌壁垒,这才是中国企业海外创牌的方向。
从本地化来看,这也是很多中国企业的短板。海尔、海信、TCL等全球化成功的家电巨头,在海外都有自己的制造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服务中心,并且都曾并购海外品牌开展基于本地消费者的产、研、销、服,由此才逐步建立起本地用户认可的品牌心智。本地化的难点不是改变别人,而是改变自己,真正融入当地。
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之路方兴未艾。丁科技网注意到,虽然遭遇一定的阻力,但今年前5个月,中国传统燃料汽车出口178.9万辆,同比增长37.5%;新能源汽车出口51.9万辆,同比增长13.7%。在与李斌的交谈中,周云杰祝愿中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市场叫响中国品牌的力量。相信在以海尔为代表的出海“先行者”的探路经验支持下,比亚迪、吉利、奇瑞、蔚来等中国汽车企业一定会破浪前行,在全球市场奋楫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