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雷军“抢7”,BBA笑了
特斯拉也受到影响吗?
撰写者 | 赵金杰
编辑| 王静
被余承东暗戳戳的雷军再次在网上发起公众投票,“今天华为余总在发布会上调侃我们#小米su7#原创手机支架的设计,你支持原创手机吗?”车里的支架??你认为我们为什么要做原装手机支架? 截至目前,参与的20.6万人中,85%选择支持雷军。
在4月11日的鸿蒙生态春季沟通会上,在讲解第二次推出的智界S7的智能座舱功能时,余承东提到,“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汽车需要手机支架。后来我意识到他们是导航的人,鸿蒙汽车导航更容易使用,而且不需要手机支架。”
此前,雷军在发布小米SU7时,推出了两款手机支架,分别是售价149元的车载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和售价99元的车载手机支架。
面对小米SU7从21.59万元到29.99万元的价格区间,降价、加大配置成为余承东在这场“抢7”大战中的策略之一。
智界S7 Pro售价维持24.98万元不变,但增加了华为视觉智能驾驶ADS基础版。 电池组从62度增加到82度。 智界S7 Max的售价从28.98万元降至26.98万元。 其中,智界S7 Max+价格从31.98万元下降至29.98万元,智界S7 Max RS价格从34.98万元下降至32.98万元。
除了直接降价2万之外,面对小米SU7长达7个多月的交付周期,余承东应对这场“抢7”之战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实时交付能力。
去年11月首发后,智界S7一度创下单日订购超2万台的纪录,但火爆的订单未能转化为实际销量。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去年12月智界S7上市首月整月销量仅为784辆。 今年1-2月,智界S7的销量分别仅为604辆和794辆。
产能危机成为智界S7销量惨败的主要原因。 智界S7销售曾向(ID:)表示,该车去年12月日产量仅为80辆,一度引发奇瑞对待智界不同的猜测。
在智界S7第二次发布会上,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澄清了与华为的合作问题,表示智界是奇瑞目前首要的战略项目,并建立了专属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并保证了专项资源的投入。 。 “我和余承东每个月线下交流一次,每周线上交流一次,每天都在微信上交流。”尹同跃说。
产能危机解决后,智界S7二次上市当天,就有消息称人们抢购小米SU7。 有门店销售联系已经订购小米SU7的顾客,表示如果改用智界S7,可以申请5000元优惠补贴。 。
坐不住的雷军也开始主动发布交货提前的消息。 在与供应链公司制定新的产能提升计划后,原定于4月底交付的小米SU7/小米SU7 Max的交付时间预计将提前至4月下旬。 小米SU7 Pro的发货时间也将在原定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五月底提前至五月下旬。
产能竞争的背后,雷军和余承东进一步凸显了雷军和余承东在这场“抢7”大战中的决心:前者需要依靠小米SU7一鸣惊人,后者则需要依靠智界S7在提出质疑后证明华为能够成功。 拥有连续制造炸药的能力。
短短一周时间,就有两家新能源车企与小米在知名度上建立了联系。
除了评论手机支架之外,余承东对小米此举的另一个暗示是对智能驾驶能力的解释,特别强调“华为智能驾驶是现货产品,不是期货产品”。
小米SU7发布时,雷军提到城市NOA功能将于4月上线用户内测,5月上线10个城市,8月上线全国。 本周在小米流量中占据领先地位的智己,在发布新款智己L6汽车时,也给出了智能驾驶的未来。 NOA未知城市公测将于第二季度启动,年内覆盖全国。
一开始,智己和余承东一样,着眼于与小米SU7的差异,寻找比较优势。
“真正的智慧到底是什么?” 4月8日,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在智己L6发布会上自问自答,“手电筒、手机支架、外置音箱支架、外置氛围灯,真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对于产品,我和我的团队非常佩服朋友们的想象力。”
接下来,友商小米SU7将对智己L6进行全方位对标,从三功率到0-100加速时间、底盘等。然而在详细的参数对比中,智己搞砸了这场“抢7”的游戏并将前后电机均采用SiC碳化硅模块的小米SU7 Max误贴为前IGBT、后SiC,以表明其智己L6前后均配备SiC电机。 配置优势。 小米连续三条微博被追责后,智己不得不为此道歉。
与智己明显的辛苦相比,同样拥有自己流量的华为本来就没有必要向小米靠拢。 但余承东有现实的考虑,不得不这么做。
智己L6无论怎么说都是一款新车,发布了包括“皮蜥蜴数字化底盘”、“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等新技术。 相比之下,智界S7就是一辆妥妥的老车了。 该车早在去年12月就正式发布,第二次发布并没有带来新技术加持。
面对缺乏创新卖点的情况,余承东要想为智界S7赢得更多关注,还得在营销层面多下功夫。 拥有自己流量的小米SU7无疑是最好的营销对象。
除了现实的考虑,通过制造话题来创造流量,在手机行业早已是常见现象。
在余承东和小米走近之前,雷军也在小米SU7发布会上远远地戳了一下余承东。 在谈到小米SU7顶配版实现800公里四驱续驶里程时,雷军脱口而出“遥遥领先”,并表示:“我觉得老余把遥遥牢牢地放在我们心里了。”
如何判断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及其产品是否真的有价值? 2023年7月,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给出了一些验证标准:第一,销售愿意卖; 第二,用户愿意购买; 第三,让对手变得特别。 仇恨。 三者缺一,品牌注定是昙花一现。
小米SU7无疑是当下最受对手“仇恨”的产品。 就连雷军也不得不感叹,“现在大家都拿着放大镜看小米SU7,我们压力很大”。
在跨界汽车制造领域之前,雷军曾在手机行业遭遇过竞争,经常引发诉讼和纠纷。
手机圈的诉讼和纠纷方式还没有蔓延到汽车领域。 面对竞争对手商家,对手的“恨”更多体现在价格和产品配置的比较上。
陷入产能交付危机的小米SU7首先遭遇的是抢单潮。 随着智界S7开始批量发货,部分销售店已承诺对订购小米SU7的用户给予相当于5000元定金的优惠补贴。 去年文杰M7遭遇产能危机时,其他企业也多次进行过类似的抢订单行为。
但小米和雷军将面临的不仅仅是华为和余承东。 可以预见,2024年下半年,小米SU7将成为众多新能源车企的共同朋友。
小米SU7发布会结束后,李斌和雷军同屏拍摄了一段视频。 李斌在表达对小米SU7的祝福之余,也难掩担忧,“SU7太强大了,我们后面发布的所有音乐都会由它来做。” 定价很难。”
3月中旬,李斌透露,蔚来第二品牌“Ledao”将于5月中上旬正式发布。 首款新车或定位轿跑SUV,目标售价20万-30万元。
同样瞄准20万-30万元区间的还有李想。 为了实现2024年年销量80万辆的目标,李想将在第二季度推出一款更便宜的新款SUV——理想L6。
成为小鹏P7和小米SU7直接业务合作伙伴的何小鹏将在年内推出10万-15万元级别的纯电动汽车,在价格和配置上持续创新。
雷军和小米注定要与即将发布的新能源产品展开竞争。
小米SU7的到来,一定程度上放松了BBA的控制。 以往在发布会上对标BBA的新能源车企,如今有了新的参考目标。
余承东等人喊着对标杀的BBA,在过去的2023年,销量不仅没有被打垮,还实现了同比增长:
2023年,宝马在中国市场累计交付82.5万辆汽车,同比增长4.2%,成为BBA 2023年在华销量第一品牌; 奥迪在华累计交付汽车72.9万辆,同比增长14.7%; 梅赛德斯-奔驰在华累计交付汽车72.9万辆,同比增长14.7%; 汽车保有量76.5万辆,同比增长1.7%。
2023年BBA销量之所以会由降转升,主要是因为它们卖得更便宜。 2023年,奔驰、宝马、奥迪品牌交易均价同比分别下降1000元、8000元、1000元。
担负销量重任的34C(宝马3系、奥迪A4L、奔驰C级)利润显着:宝马3系成交均价从2022年的30万-35万元降至25万-30万元; 奥迪A4L全年优惠近10万元; 奔驰C级价格坚挺,部分地区裸车最高优惠超过10万元。
经过一年的对标,一批造车新势力发现自己可能是彼此最大的竞争对手。 而且,随着BBA开始降价促销,新能源车企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进入2024年,造车新势力之间的量价博弈将愈演愈烈。 文杰M7的起售价一度高达31.98万元,经过最新一轮降价后,已经降至22.98万元。 2023年6月上市时原价20.99万元的小鹏G6,在智界S7发布的同一天再次降价,起售价达到17.99万元。
BBA与造车新势力之间的价格战,或多或少影响到了参与程度较低的特斯拉。 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仅交付了38.7万辆汽车,同比下降8.5%。 这是特斯拉自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首次跌破40万辆汽车大关,并创下了过去六年来的最大跌幅。
董事总经理兼高级股票分析师艾夫斯评论道:“虽然我们预计特斯拉第一季度的交付量会很糟糕,但实际数据“绝对是一场灾难”。 我们相信,对于马斯克来说,“这对特斯拉来说是一个关键时刻,否则未来将会有一些黑暗时刻,可能会扰乱特斯拉的长期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