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一季度惨淡交付量:ModelY涨价,转头又降回来了
当地时间4月23日,特斯拉公布2024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实现营收213.01亿美元,同比下降9%;归属于特斯拉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1.29亿美元,同比下降55%。
截至发稿,特斯拉今年以来股价累计跌幅达41.8%。
值得注意的是,21日起,特斯拉Model 3/Y/S/X全系在中国大陆地区降价1.4万元。然而就在不久前,特斯拉还将Model Y全系售价上调了5000元。
这让很多人迷惑,才说Model Y涨价,转头又降回来了,这是唱的哪一出?但转过头看看特斯拉今年一季度惨淡的交付量,似乎又可以理解。
很明显,这次特斯拉急了!
“药效”下降
先说说过去一段时间特斯拉的调价操作。
众所周知,在特斯拉宣布降价的背后,是汽车市场激烈的价格战。
今年2月中下旬,比亚迪打响“第一枪”后,自主、合资汽车品牌与“新势力”纷纷入局;进入3月,车企降价促销覆盖的车型也从新能源汽车蔓延至燃油车,部分车型甚至出现了“一天一个价”的现象;到了4月,随着小米SU7上市,参与价格战的车型普遍中高端化,售价大多在20万-30万元区间。
同时,新能源汽车也正在超越燃油车,成为中国市场的主角。乘联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上半月,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为50.39%,新能源汽车批发渗透率为50.19%。
在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看来,特斯拉此轮降价与裁员的目的就是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早期(特斯拉)一家独大的形势已经变了,产品供过于求。”张翔认为,降价是应对市场竞争正常举措。
但问题是,特斯拉降价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
以Model 3标准版为例,该车型的售价从2021年1月的24.99万元,经过5次降价,现已降至23.19万元。同样,2021年7月发布的Model Y标准版,经历了多达7次的降价,其价格从最初的27.6万元,逐步降至24.99万元。
整体来说,现在的价格确实是历史低位没错,老款Model 3最低价出现过22.99万元,差距并不大。
但消费者对特斯拉的降价策略似乎已逐渐产生“耐药性”,不再如以往那般对价格下调反应激烈,疯狂抢购的情形已不复见。
具体看一下数据,2022年3月,特斯拉通过降价,让当季度销量同比增加了39020辆,换算下来,每降价1万元,销量便能增加26013辆。
然而,到了同年10月,这一数据只有1951辆。
进入2023年1月,每降价1万元,新增销量7566辆,虽然这一数据看起来还行,但这可是特斯拉中国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降价。到了今年1月,即便特斯拉 焕新版和Model Y一同降价,当季度销量居然还下滑了。
还有一个直观的对比:
从2019年到2023年,特斯拉全球单车均价从5.6万美元降低到4.35万美元,年销量从36.8万辆增长到180.9万辆,22%的降幅换来了销量增长392%。
同样的时间,比亚迪乘用车单车均价从17.2万人民币降低到16.0万人民币,年销量从22.95万辆增长到302.4万辆,7%的降幅换来了销量增长1217.8%。
也许直接对比并不恰当,降价绝对不是比亚迪销量增长的唯一因素,但很显然,消费者对特斯拉的降价是越来越麻木。
因为总有一批消费者会担心自己成为韭菜,就像现在还有多少人会相信街边“最后一天,卖完回老家”的广告呢。
不必看衰
虽然降价似乎“药效”渐衰,但因此说特斯拉的定价手段无效,甚至说其产品失去竞争力,无疑也是不客观的。
还是以特斯拉的老对以比亚迪为例吧。比亚迪旗下“海豹”产品定位几乎全线对标Model。2022年8月初上市之后,海豹EV一度也实现了产品力和价格上的双重优势,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搏杀,在2024年特斯拉的上一次降价中(降价之后起售价仍比海豹高),再次败下阵来。
Model 3与海豹系列的“隔空”对决说明,虽然特斯拉产品已经发布多年,并且在很多细节上存在短板,但凭借诸如品牌价值等软实力加持,它们依然有市场竞争力。
并且,在今年一季度,特斯拉还是再次超越比亚迪,重新夺回了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头衔。特斯拉,依然是任何竞争对手不敢掉以轻心的存在。
另一方面,特斯拉发布的Q1财报,其实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但业绩公布后,特斯拉称,将加速推出更实惠的车型,加快新车型的推出速度,令公司股价盘后再度走强。
而且说到做到,特斯拉马上发布了其紧凑型轿车Model 3的新款高性能版,售价为52990美元。马斯克宣称,Model 3车速超过保时捷911。目前这款车型已经开始接受预定。
查阅资料可知,这款新车型是在去年推出的Model 3更新版本基础上开发的。与以往的性能版相比,特斯拉在这款新车型上做出了更多升级和改进。之前的性能版通常是通过软件解锁的Model 3长续航双电机车型,并配备更好的刹车和车顶扰流板。
外观上看,该新款车型在车身上进行了改动,包括新增的前唇和后扰流器,这些改变不仅提升了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也赋予了它更加动感的外观。与标准版Model 3相比,这款车的外观更具攻击性。
加速性能方面,特斯拉宣称,其0至60英里每小时的加速时间仅为2.9秒,加速性能显著提升。无论是在红灯启动,还是在高速公路上超车,新款Model 3 版为驾驶者提供了令人激动的加速体验。
定价方面,特斯拉确认新款Model 3 优惠前价格为52990美元,不含税费。
续航能力方面,特斯拉宣称,一次充电的的美国环保署(EPA)续航里程为296英里(约476公里),这一性能比Model 3的续航里程低了近50英里。20英寸的锻造轮毂是导致续航里程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296英里的续航能力已经足够满足日常需求。
充电速度方面,充电15分钟内最多增加142英里的续航里程。
综合各方信息,这款新车在客户重视的各个方面都有明显提升,也难怪美国消费者对此不吝好评,甚至称之为“第一款真正被视为高性能车辆的 Model 3/Y。”
知名电动车新闻网站也对特斯拉最新发布的Model 3 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款新车的更新足够有意义,现有Model 3车主可能会考虑升级。
回归初心才是王道
苛刻地说,在新车型推出前,特斯拉的主要销售车型如Model 3/Y/X/S,相比竞争对手,已无太多过人之处。如今纯电动车已经满地跑,过去特斯拉电车领先的地方大多已经不再领先,如果不是凭借从前积攒下来的用户口碑和品牌知名度,特斯拉的全球销量可能更不乐观。
换言之,过去特斯拉所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过人的技术”,而在诸多的新鲜技术中,无疑FSD(Full-Self ,完全自主驾驶)是最具颠覆性的。
简单来说,FSD的领先优势体现在“底层技术”和“综合体验”上。“底层技术”是指,特斯拉FSD几乎可以视为全球智能驾驶的技术风向标,现在我们知道的大多数智驾技术都是由FSD首发。
如果论绝对的技术高度,特斯拉FSD凭借Dojo超算系统、“端到端”技术等依然能够保持领先,但需要强调的是,智驾是需要和当地实际场景强结合的技术,也就是说哪怕FSD在美国表现出色,也不可能平移到中国市场就能万无一失。
种种迹象都在说明,智驾在中国市场以飞快的速度普及,早就褪去了神秘感。中国市场的内卷远远超出特斯拉的想象,如果FSD一成不变地进入中国市场,似乎很难再掀起太多水花。
但我们仍应该对特斯拉抱有热情的期待。
众所周知,对“第一性原则”的推崇贯穿马斯克的整个职业生涯,现在分析特斯拉的困境(即使是暂时的),我们不妨也回到“第一性原则”上面来。
特斯拉当年为什么能够席卷全球,成为纯电动车的代表?很可能只有两个原因:
首先,特斯拉向全球展示了纯电动车在基础体验上的“遥遥领先”,比如说“马力平权”和一些智能化的功能,都是过去燃油车无法提供,或者是需要极高代价才能体验得到。所以对电动车来说,电机功率肯定越高越好、电压平台肯定越高越强,基础体验要能让消费者确切感受到“遥遥领先”,他们才会心甘情愿购买电动车。
其次,是FSD带来的领先体验,较明显的改变了消费者对“汽车”的想象。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原来车子真的能自己控制速度、自主变道,能够避让行人规避风险最终把人送到目的地……技术的领先,由始至终都是特斯拉最核心的竞争力。
千言万语总结成一句话,如果特斯拉不再锐意进取、追求极致的科技优势,那么销量下滑就会成为必然。
作为特斯拉的主心骨乃至“灵魂人物”,马斯克如果能够把足够多的精力放回到特斯拉和技术研究上,下定决心对内部不合理的制度进行改革,真正回归到“第一性原则”去思考,相信特斯拉的复苏会来得非常快。
好在,目前特斯拉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迅速推出的新车型让人重新升起期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车百智库”(ID:),作者:车百智库,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