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与谷歌上演抢人大战,马斯克称其为“史上最疯狂”
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少数尖端人才。
硅谷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现之前,似乎没有哪个行业对天才有如此明确的需求。
马斯克直言,AI人才的竞争是他在业界见过的“最疯狂、史无前例的”。
在这场竞争中,科技巨头甚至不惜重金。 为AI软件工程师提供的年薪高达54万美元至91万美元,谷歌顶级AI研究人员的年薪最高达到惊人的259.5万美元。
这一切都说明,人工智能是一个由少数天才驱动的产业,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而这场争夺的热度似乎才刚刚开始升温。
01 巨人亲自去抓人
据The News报道,扎克伯格已经开始猎头:亲自给谷歌研究人员写信,邀请他们跳槽加入Meta。
不久前,Meta 失去了三名高级 AI 员工:
包括AIGC高级总监Devi、计算机科学家Erik和Meta AI研究科学家Das。
此外,据《华尔街日报》去年6月报道,在生成式AI新浪潮的冲击下,Meta的AI研究人员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因倦怠和对公司缺乏信心而离开。
在这样的压力下,难怪扎克伯格会忍不住亲自出手。 不仅如此,Meta还为AI人才提供免面试加入的机会。
另一方面,马斯克的xAI已经到了要从老大哥特斯拉那里“抢人”的地步。 用马斯克自己的话说,如果 xAI 不提供报价,人们就会被挖走。
谷歌联合创始人布林还亲自致电留住即将离职并跳槽到其他公司的员工。
大佬们都在抢人,AI人才的价格也在水涨船高。 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家的年薪通常在 12 万美元到 20 万美元之间。 机器学习工程师的年薪范围大致在12.5万美元至20万美元之间,而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的年薪可能达到3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17万元)。
相比之下,截至 2023 年 1 月,美国人的平均年薪为 56,310 美元。 也就是说,AI行业的薪资水平约为普通从业者的3-5倍。
以AI为关键词搜索美国招聘网站,可以看到大部分AI岗位的年薪在15万美元左右。
然而,作为AI圈的顶尖人才,薪资显然不是他们选择居住地的唯一标准。 计算能力是核心吸引力之一。
创始人透露,原本想从Meta挖人,但因为GPU没有Meta那么多,被对方拒绝了。
此前,扎克伯格透露,到今年年底,Meta 将拥有超过 35 万台 H100。 说到底,还是资源、资源、资源。
02 高调抢工作,低调裁员
一方面,巨头争夺AI人才; 另一方面,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人大量失业。
今年1月,谷歌解雇了近千名员工,涉及其核心工程团队、虚拟助理团队以及生产Pixel手机、手表和Nest恒温器的硬件团队。
谷歌首席执行官皮查伊在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表示,谷歌有雄心勃勃的目标,今年将在一些优先事项上进行投资。 随着公司继续将投资转向人工智能,裁员将持续到 2024 年。 皮查伊指出,“现实是,为了创造人工智能投资的能力,我们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
谷歌的裁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人工智能出现后科技公司裁员的一个缩影。
微软在2023年裁员1万人以专注于人工智能等关键战略方向后,今年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裁员。 Meta在2023年初进行了1万人的大规模裁员。扎克伯格曾将裁员后的2023年称为“效率年”。
亚马逊还在 1 月份裁掉了 Prime Video 和米高梅工作室的数百个工作岗位。 亚马逊Prime和影视工作室业务负责人表示,“公司已经找到了减少或停止某些领域投资的机会,同时力求将影响最大化。” 增加一些内容和产品项目的支出。”
综合来看,科技巨头裁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招募和留住AI人才。 人工智能是科技巨头的重点战略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和创新将对整个科技行业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可以说,近年来,在努力争夺AI人才的同时,裁员已成为科技巨头新的竞争策略。 在这场AI竞赛中,一方面通过减少非AI岗位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用高薪吸引AI人才,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突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AI消灭人类”的又一写照。 所谓“开源节流”,前者对应的是押注人工智能的机会,愿意为此付出真金白银,而后者则是人工智能对现实社会影响的真实写照。 硅谷的潮流距离传播到全世界已经不远了。
03 一个由天才驱动的行业
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教授 Xarly Naiña 曾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少数尖端人才。” 这句话来形容现在的人工智能行业再贴切不过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成式AI的发展逻辑非常清晰,资金很多,天才极少数。
该公司估值860亿美元,去年11月只有770名员工。 马斯克的xAI创始团队加上马斯克本人只有12人,其中三分之一是中国人。
2017年论文《Is All You Need》发表不到7年,团队8人中已有7人创业。 凭借他们的技术背景,他们获得了宝贵的融资。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由极少数科学家推动的登月时刻。 他们对法律和AGI抱有很高的信心,比如AI首席执行官达里奥(Dario)和伊利亚(Ilya)。 优秀科学家的聚集效应也催生了诸如和等人才密度极高的AI模式公司。
人才密度有多高?
据统计,至少有36名前员工离开了公司,其中31人选择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前研究副总裁达里奥与十几位同事创办的大型模型初创公司已成为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估值超过180亿美元; 这家由前研究科学家创立的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初创公司有亚马逊创始人贝白作为投资者。 Soth、等知名投资人的到场……
这些公司由前员工创立,迄今为止已筹集了超过 90 亿美元的资金。 即使抛开不谈,其他人也获得了约20亿美元的融资。
极少数天才的价值也在AI产品端得到了最大化。 年营收1亿美元,全职员工只有11人,其中4人甚至是本科生,背后的核心研发团队也只有8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甚至没有高层融资背景,几乎是白手起家。
当一个行业处于起步阶段时,人才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从来没有一个行业将人的价值提升到如此高的水平。 这是AI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难怪马斯克表示,AI人才的竞争是他职业生涯中见过的最疯狂、史无前例的竞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技触手”(ID:),作者:小林,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