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你连招呼都不会说。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今混乱的车市环境下,唯有变革才能让我们不被淹没在浩瀚的时代潮流之中。

或许是受到雷军的刺激,又或许是“安静而躁动”。 尹同跃、魏建军等汽车行业“老手”纷纷走进直播间,上台。

走“亲民”路线是好事。 毕竟,舆论场不可能是一个家族、两个家族主导的。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内容实际上需要魏建军、尹同跃这样的“专家”亲自直播呢?

答案只有一个:智能驾驶。

特斯拉自动驾驶_特斯拉_特斯拉试驾

他一拳打死了老主人。 很无奈,但也很符合逻辑。

从李斌、李想、何小鹏到余承东、雷军、魏建军,汽车市场正在形成“董事长带头喊话”的新业态、新趋势。 而市场就是这么不合理——

别人都在直播,你为什么不直播? 别人都可以做到,你为什么不行呢?

对于智能驾驶来说尤其如此。 新能源汽车时代,智能驾驶能力正在成为衡量一家车企的关键标准。

01 智能驾驶是一块试金石

在当今的汽车市场,智能驾驶早已成为口头禅。 从特斯拉一开始的倡导,到威小力等造车新势力的追捧,再到如今各大车企纷纷趋之若鹜,智能驾驶一路走来经历了各种“冰火两重天”。

好消息是,消费者受过良好教育,基本能够接受智能驾驶的概念。 但另一方面,人们对高端智能驾驶的需求仍然难以满足。

特斯拉自动驾驶_特斯拉试驾_特斯拉

“新能源汽车时代,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

你说得越多,它就越成为事实。 但无论如何,从汽车市场来看,智能驾驶确实变得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对于各大车企来说,能否做好智能驾驶,已经成为展示自身实力的“试金石”。

没有智能驾驶,何谈智能汽车?

早期,特斯拉能够迅速在主要市场打响“名气”。 除了产品本身,智能驾驶也是一个关键噱头。 于是,后来魏晓丽也效仿,将智能驾驶放到了战略层面。

特斯拉自动驾驶_特斯拉_特斯拉试驾

华为和小米都没能逃脱这个“潜规则”。

无论是华为的HI模式还是鸿蒙智行模式,都无法避免“智能驾驶”能力的加持。 而小米汽车在小米SU7推出之前就已经设定了2024年成为智能驾驶第一梯队的目标。

现在,老牌车企也纷纷发力智能驾驶。 连长城、奇瑞都派董事长亲自直播,展示自己的智能驾驶能力。 或许他们自己也知道,如果不运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那就真的来不及了。

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有。 市场遵循这样一个简单的竞争法则。 智能驾驶更是如此。

特斯拉自动驾驶_特斯拉试驾_特斯拉

智能驾驶与电动驱动是“绝配”。 欧阳明高院士还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点评了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的优缺点:

“电动汽车具有智能化的先天优势,燃油车的自动驾驶无法与电动汽车竞争,发动机控制的精度无法与电机控制相比,反应时间无法相比,这是常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汽车的概率增加了很多。 大家如此积极参与智能驾驶,其实也是想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占据更好的位置。

02 未来纯粹是视觉的?

智能驾驶很好,每个人都需要它。

但这条“路”虽然有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得通。 也就是说,由于企业制度的限制和技术能力的缺乏,在汽车上实现智能驾驶并不容易。

不说别的,就智能驾驶方案是否配备激光雷达来说,很难判断。

特斯拉自动驾驶_特斯拉_特斯拉试驾

马斯克曾经说过,“虚假和=高清地图和激光雷达”,意思是,高清地图和激光雷达等于错误和愚蠢。 因此,特斯拉一直是纯视觉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坚定支持者。

在中国汽车市场,激光雷达应用广泛。 蔚来、小鹏、理想等要么在头上放一个作为“喇叭”,要么在大灯附近放两个,甚至三四个。 系统的激光雷达配置注重“安全”。

值得庆幸的是,得益于禾赛科技、速腾钜创等厂商的努力,激光雷达产品的成本一降再降。 否则,这么多硬件成本堆积起来,根本就没有价格战的机会,更谈不上实现“智能驾驶平权”。 。

特斯拉试驾_特斯拉自动驾驶_特斯拉

在中国,最早的智能驾驶公司有数百度。 现在,百度的高端智能驾驶功能已经在极岳01上实现,但也选择了纯视觉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无独有偶,在不久前的华为鸿蒙生态春季通讯会上,余承东还推出了华为纯视觉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DS的基础版。 在“遥遥领先”的推动下,纯视觉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关注度迈上了新台阶。

从激光雷达与高精度地图的融合感知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到没有高精度地图的无地图智能驾驶,再到没有激光雷达的纯视觉“全国可行驶”,似乎智能驾驶的整个发展路径是基于它由3个阶段组成。

尤其是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下,智能驾驶的功能和技术越来越趋同。 成本更低的纯视觉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越来越受欢迎。

特斯拉_特斯拉试驾_特斯拉自动驾驶

无独有偶,近年来智能驾驶的发展似乎终于回到了纯粹的视觉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难道特斯拉是对的吗?

当然,这并不是主张纯视觉一定会是智能驾驶的未来。 毕竟,多种技术路线共同发展必然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常态。

但我想提醒大家的一点是,现阶段连华为都看好的智能驾驶路线,很可能不会是一条错误的道路。 其他车企是否也应该将“纯视觉”技术路线提上研发日程?

事实上,关于智能驾驶,无论是自行孵化还是寻求外部供应商,都必须有A计划和B计划。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新能源汽车时代,牌桌上的位置不会留给那些“躺着”赚钱的人。

至于剩下的那些“知道该做什么却不做”的车企,最终也将被淹没在时代的尘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