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席卷汽车行业的战火不再熄灭,那些老牌车企的进阶之路将以一个怎样的开头重新续写?不管你承认与否,2024年的中国车市已经正在用一种很极端的方式向外界点明:这条看似尚有曙光的道路现已变得越来越狭窄。


我们并不清楚是从何时起,中国的舆论环境变成了现在这番模样,但事实的残酷就在于,无论世界的参差是否存在,一切事关传统品牌的故事,在这个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不再具有可塑性。


简单来说,当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认为汽车产业会以中国为核心进行重构,那些老牌车企会很难受。而这两年来,大众、通用、丰田、本田等全球车企在中国每况愈下的市场表现,似乎也在向我们表达着,这一情景已渐渐成真的事实。



现如今,在汽车行业高歌猛进的趋势中,已经没有人愿意去评价此种情绪的建立是好是坏。由新品牌大杀四方带来的震撼总是让人足够上头的。但是,有一点还是要看到的,那些曾经背靠大牌而建起优势的中国车企,论挣钱能力,的确是大不如前了。


去年一整年,只要名下合资公司出现大幅度业绩下滑的汽车集团,其整体营收状态或多或少出现了波动。而随着今年一季度各个集团的财务报表公布,我敢说,受行业转型之痛,“销量不减、利润下跌”的情形,短时间内都很难缓解。



合资阵痛,侵袭全行业


今年的市场变化有多离谱,价格战令企业承受的压力有多大,想必身在行业里的每个人都很清楚。


当人人都在说未来是属于电动车的,主打燃油车的企业一个个头顶紧箍,里外不是人;当小米、华为这样的搅局者深度参与竞争,体系固化的传统车企能做的,仅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惴惴不安……


一季度,除了比亚迪,想必已经没人可以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傲视群雄。这不仅是出于对整个生态变化给出的判断,更是因为在外界看来,这场突变对曾经的那些王者造成的伤害都是不可逆的。



4月末,广汽集团同样发布了自己的季报。


尽管先前已对自己的出货量给出了正向反馈。报告期内,集团产销量分别实现40.3万辆和41.0万辆。一季度广汽出口实现2.6万辆,同比增长155.1%。


可整体上,“单季度营收213.46亿元,同比下降19.12%;净利润12.20亿元,同比下降20.65%”的数据,还是不可避免地将市场不如意的一面暴露了出来。


今年第一季度,汽车行业整体库存压力加大、新一轮价格战掀起,是每一家企业在风波中难以保持住过往态势的主要诱因,自然也成了广汽在创收端很难和同期保持在一个水平的关键。


而相比之下,不说这番市场变化是如何让所有人深陷“伤敌一千 自损八百”的困境中,对于广汽来说,就像开篇所言,终端市场对外资品牌的巨大敌意才使得它很难再利润端坚守住从前的标准。



从去年到现在,因为电动化转型对消费趋势的冲击,包括本田和丰田在内的品牌所受到的谩骂和攻击,就从未减弱过。那么,曾作为集团利润奶牛的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在此刻,“对于该如何挽回发展劣势”终究是犯了难。


20年来,在地区文化、市场环境的熏陶下,整个广汽合资业务一向就承担着整个集团高速向前的天然使命。挣钱、拿捏市场是那样手到擒来。丰田和本田品牌所建起的品牌护城河更是充当着广汽自主业务旱地拔葱的坚实背景,延续至今。


“再没有比过去二十年更好的发展机遇了。”当中国车市自两年前进入真正的拐点,这声感慨道尽了在局者许多的无奈,却也该让所有人深刻了解到了一点,未来的中国车市将是一个不见捷径,全凭真本事挣钱的斗争阵地。


早在上上个月,广汽集团所发布的《2023年年度报告》中,“2023年,广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87.57亿元,同比增长17.48%;净利润44.29亿元,同比下降45.08%”的业绩汇总,其实就已经很清楚地告知了我们,即便一季度赢得了短暂的喘息,当合资躺赢的年代过去,要想填补其中的落差,依旧没有什么比依靠自己而活更值得了。




变局之下,广汽自主需担大任


如果要为2024年定一个调,除去用“内卷”概括一切乱象之外,“向死如生”几乎是我们可给出的第一印象。太多的企业在一波波毁灭性的浪潮中陷入沉思,或焦虑。面对不可知的将来,没人知道该何去何从。


广汽集团同样是这场变故下的亲历者,这就代表,当丰田、本田的品牌形象在中国当前的舆论环境中愈发成为负资产,要想保住自己的区位优势和市场地位,紧跟产业转型的步伐也好,或是将自己置身于新兴势力掀起的多维战争中,没什么比尽快改变自己的打法更重要。


在合资公司日渐承压的这几年里,传祺和埃安的确成了助力广汽向前的新顶梁柱。


而在过去的4月,从2024广汽科技日到2024北京车展,广汽一边推出国内领先的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以及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的高安全大容量全固态动力电池,期待在技术端实现绝对超越;


另一边,冲着“智行2027”行动计划,广汽官宣将在现有智能化优势基础之上,通过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升级以及智慧立体出行场景的打造,实现在产品体验和出行场景上的领先,从而完成自我跃迁。



言下之意,以现有的成绩为基础,广汽俨然将宝全押在了自主业务的范畴之内。行业转型带来的巨大压力,实则也倒逼着广汽完全以电动化为锚点,加大对传祺和埃安的投入力度,以便更好地适应中国车市急速升级的节奏。


另据财报显示,目前,广汽集团已全面布局从私人出行到共享出行、个体出行到群体出行、陆地出行到低空出行的全场景、立体化出行模式——包括旗下如祺出行已开启L4Robotaxi商业化运营;与滴滴合资成立的安滴科技公司将于2025年推出首款商业化L4自动驾驶车型,祺迹汽车首款L4Robobus将在今年年底量产。


所以,别管车市未来发展的重点会聚焦在何处,广汽的积极表态倒也迎合了市场发展的大方向。


与此同时,从2024年开始,广汽在对外出口上有了很长足的进步。依托电动车产业,东南亚市场成了广汽埃安扩张的第一站;4月29日,广汽乘用车和华丽山陈唱汽车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吉隆坡Segambut(泗岩沫)工厂也举行了马来西亚 CKD 工厂竣工暨量产仪式。



多元化发展是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追求的事。但对于广汽来说,眼看合资公司的业绩大不如前,中国车市的舆论风向被新兴车企带着走向一个毫无边界感的领域,这一切似乎都成了顺理成章的手段。唯独需要考虑的是,随着主宰中国车市走向的企业越来越向非传统势力倾斜,有些想法的落地又是不是能完美和形势发展所契合呢?


对于当下消费者的把握,吉利、长城、比亚迪等民企个个都不是吃素的,华为、小米的加入让整个市场格局的重塑更显复杂,这就更意味着,以广汽、上汽为代表的老牌国企,当合资兴业的红利期渐渐淡去,新的规划和计划不可再如“放卫星”般缥缈。“立足当下,着眼未来”需要具象化的表达,而非说说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