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不伟大
在中国,英伟达表现得十分矛盾。
既要承受地缘政治带来的各种压力,还不甘心放弃中国市场的既得利益。
几番拉扯之间,故事的双方,都需要“割舍”一些东西,才能达成一致。以至于,不少企业对英伟达,既爱又恨。
英伟达就像一座难以攀登的山,横贯在中国科技的发展之路上。长久之后,便酿出一种纠结的情绪:既想甩掉他,自立门户;又离不开他,百般呵护。
很显然,科技,并没有建成巴别塔。而英伟达的伟大,又能在中国市场,继续“伟大”多久?
20天前,当地时间3月18日中午,2024年英伟达GTC大会震撼开场,超过万人的体育馆内,座无虚席。大家都在等待那个身穿皮衣的男人,期待他再次“引爆”行业,乃至“引爆”整个世界。
于是乎,第2天一大早,国内各大媒体便传来阵阵惊呼,如:“最强AI核弹”“王炸”“全球最强”“卷疯了”……
必须承认,英伟达确实称得上这些夸赞。作为行业罕见的超级巨头,英伟达的技术实力,毋庸置疑。但格外重要的一点,这些高科技芯片,会交给中国企业使用吗?
英伟达炫技,不舍中国市场
Sora一出,人类GG;要说今年什么最火热,非人工智能莫属。甚至,马斯克都将“全球第一”的特斯拉丢到一旁,亲自下场对线。
而生成式AI大模型对于算力,也就是GPU的依赖程度,非常可怕。总之一句话,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关键依旧握在英伟达的手里。
本次GTC大会,英伟达推出新Blackwell架构的B200,体积比英伟达上一代AI芯片Hopper大了一倍,集成有2080亿晶体管,是上一代芯片的2.6倍。
这还没完。
两个B200 GPU与Grace CPU集成在一起,通过900GB/s的超低功耗NVLink芯片间互连技术,就变成了GB200超级芯片。
然后层层叠加,2个GB200超级芯片装到主板上,就成为了一个Blackwell计算节点。18个这样的计算节点,便组成了更大的“虚拟GPU”。
正如黄仁勋所说:“我们需要更大的GPU,如果不能更大,就把更多GPU组合在一起,变成更大的虚拟GPU。”
事实上,只要能够实现1+1>1,英伟达的本次炫技,就是完全成功的。但是很遗憾,这种强悍的芯片,被禁止出口到中国。
早在2022年10月,美国就推出了限制AI芯片对华出口的政策,加上2023年10月的那次,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已经连续两次发布对中国的先进半导体和计算设备的出口管制。
而在刚刚过去的3月30日凌晨,BIS再次发布“实施额外出口管制”的新规措施,全面限制英伟达、AMD等 AI 芯片和半导体设备向中国销售。一而再再而三,层层加码之下,“红线”越绷越紧。
路透社表示,新规目的是让中国取得美国 AI 芯片变得更加困难。尽管此前英伟达也通过“阉割”的方式,供应了一些特殊芯片,但是一步慢,步步慢,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被扼住了喉咙。
或许是怕把中国企业逼急,恶了情谊,英伟达选择另辟蹊径,在营收不多的汽车业务板块,与中国各大车企加深联系。
大可不必替“夹在中间”的英伟达打抱不平,毕竟单从智驾芯片的角度来看,英伟达也做到了“遥遥”地遥遥领先。
重开一条路,拉拢中国车企
拉拢中国车企是一步很巧妙的棋。
将目光聚焦,其实与整个大盘相比,英伟达在汽车领域的营收并不多。根据英伟达最新财报显示,汽车业务2024年全年收入11亿美元,仅占总营收的1.8%。
但又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这不足2%的营收占比,却牢牢锁住了中国,乃至全球的自动驾驶市场。
无Orin,不智驾。中国汽车市场上,已经形成这种共识。
蔚来、小鹏、理想、极氪等各大车企品牌,均需要依托英伟达的芯片,建立相应的自动驾驶团队。甚至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主流智驾芯片,就是英伟达Orin。
而当智驾生态建立,硬件、软件、算法等沉默成本不断堆积,想要抽身离去,可没有那么容易。深谙其中之道的英伟达,一边拉拢中国车企,一边继续扩充着“市占率”。
2024年的英伟达GTC大会上,黄仁勋又宣布了三家Thor芯片的合作车企:比亚迪、昊铂、小鹏。此外,极氪、理想汽车和文远知行等,也已明确表示将基于Thor芯片,设计生产下一代产品。
CUDA好用也好,芯片技术遥遥领先也罢,此时的英伟达,显然已经成为压在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头上的一座“大山”。
试想一下,如果所谓的禁令转移到汽车市场,那些依托英伟达芯片而形成的自动驾驶能力,是否还能继续领先?防患于未然的话,有没有可以实行的Plan B?
好消息是,地平线、寒武纪、黑芝麻等中国初创芯片公司,已经逐渐融入到汽车市场,有了一定的竞争力。
但,依旧很难撼动英伟达的行业地位。摸着特斯拉过河,或许是一个好办法。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一些有追求的车企,还是要靠自己自研出属于自己的“FSD”。
蔚来应该算是走到了前面。2023 NIO DAY上,蔚来发布了首款自研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采用5nm车规级工艺制程。李斌表示,一颗神玑NX9031可以媲美4颗Orin芯片的性能。
吉利也有了托底。亿咖通第二届Tech Day上,沈子瑜与芯擎科技CEO汪凯共同发布了车规级7nm高阶智驾芯片——龍鹰智驾AD1000,直接对标英伟达Orin。
此外,地平线征程6蓄势待发,Momenta的自研智驾芯片也已经箭在弦上,诸多“备胎”芯片在手,似乎情况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只不过必须考虑到的一点,只有经过了市场和时间的检验,这些拥有中国基因的智驾芯片,才算真正的“备胎转正”。
在这段中国芯片猥琐发育的时间内,英伟达依旧是毋庸置疑的“霸主”。
写在最后
回顾这些年,仿佛从一开始,英伟达就如同开了“上帝之眼”,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游戏、挖矿、元宇宙、AI、自动驾驶……
各大火热领域,英伟达总能分到一杯羹,赚得盆满钵满。
而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英伟达不可能轻易放弃,却也没有太多的选择。面对“禁令”,黄仁勋也只能低头。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令英伟达开始积极拉拢中国车企,甚至不再甘心只做单一的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商。
不久前,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刘毅林被传离职。知情人士称,刘毅林或将加入英伟达,投奔到此前从小鹏汽车离职的吴新宙麾下。
尽管刘毅林事后做了辟谣,但英伟达发力自动驾驶的意愿,从引入吴新宙的那刻起,便已经人尽皆知了。
英伟达能够凭借汽车业务在中国市场实现“伟大”吗?中国自动驾驶,会有英伟达的一个席位吗?
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且看英伟达如何出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