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拟对华征收进口电动车临时关税,奇瑞推迟欧洲生产计划
在欧盟即将对华征收进口电动车临时关税之际,奇瑞将其在欧洲推出电动汽车生产的目标进行推迟。
据《欧洲汽车新闻》9月30日报道,奇瑞的最新计划是从2025年10月起在其西班牙工厂生产欧萌达E5(Omoda E5)车型,这比原计划推迟了一年。
奇瑞OMODA E5 彭博社
消息人士称,奇瑞正在评估关税将如何影响其引进部分生产汽车进行最终组装的计划。
目前欧盟对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已经进入最终阶段,据悉,欧盟委员会(下简称欧委会)已向欧盟27个成员国提交了对此类汽车征收最终关税的提案,该提案主张的关税水平与其9月份计算的水平一致。
新的征税措施将在现有的10%进口税基础上增加,预计加税后的最高征收税率可达46.3%。
路透社在相关报道中则提到,据欧盟知情人士透露,决定关税是否征收的投票,已确定将于本周五进行。在最终投票中,除非得到多数票(超15个成员国且人口占比达65%)的反对,否则预计将于11月初完成实施。
如果确定征收最终关税,车企将面临被征收自今年7月开始的临时关税。
中方坚持初现成效
不过,与6月宣布初步裁定结果时的强硬态度不同。路透社的最新报道中,一位欧盟高级官员表示,即使在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之后,仍愿意继续与中国谈判,达成避免征收关税的协议。
该官员指出,在欧委会的最终关税提案中,还包含了一段附加文本,该文本显示,迄今为止与中国的谈判尚未解决有关中国所谓的补贴争端,即使欧盟国家同意关税税率,关于可能的妥协的谈判仍将继续。
事实上,在9月中旬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赴欧,并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会谈后,双方关于电动汽车惩罚性关税争端的前景便呈现出改善。
彼时,欧委会表示,欧中同意加大努力,避免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加征进口关税,并可能重新审查此前被欧盟否决的最低价格承诺。
据悉,该价格承诺方案最初由中国提出,在价格承诺下,双方将约定最低进口价格和进口产品数量上限。
比亚迪护卫舰07 德国之声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相关报道中称,价格承诺意味着中国车企出口欧盟时,将主动抬高售价、控制出口数量,减少对欧洲公司的“伤害”。
同时,在9月27日召开的2024世界新能源大会上,与会中欧车企也达成了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共识。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指出,“在全球减碳的背景下,交流与合作,仍然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大势。”
9月10日,我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更是直言,“尽管我们对终裁披露无法认同、不能接受,但仍秉持最大诚意,希望努力通过对话磋商解决摩擦,寻求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
欧盟走向妥协
有专家指出,在中方始终秉持最大诚意,多次提出解决方案,并再次赴欧进行磋商之后,欧盟由之前打算拒绝中方提出的价格承诺转为同意继续推动这一谈判,被视为是欧盟调整立场并对外释放积极信号的表现。
另一方面,欧盟自身也开始审视对华电动汽车加税的利弊。
针对奇瑞投资的延缓,《欧洲汽车新闻》称,欧盟单方面宣布的关税措施加剧了贸易紧张局势,迫使欧洲和中国的汽车制造商重新审视在该地区销售更多电动汽车的计划。
而这也恰恰与欧盟当初宣布加税时,期望促进欧洲汽车电动化发展的计划相违背。
欧洲正受制于疲软的电动车需求 路透社
上述报道称,欧盟决策者正试图在不损害欧盟至关重要的汽车业的情况下,实现向清洁汽车的转型。然而,政策端对于车企电动化转型的激进要求,与市场端缺少激励和开放态度的矛盾,却导致欧盟的转型步伐始终难以迈出决定性的一步。
随着欧盟对华加税的不确定性因素加剧,欧洲电动汽车销量在近月增速快速下降,今年8月,欧洲纯电动车销量同比暴跌43.9%,已连续4个月同比下滑。
随之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正导致欧洲车企与供应链大幅减产,并开始裁员,并引发工人工会与车企之间的矛盾加深。
换言之,即便没有中国随后对于欧洲乳制品、猪肉等反制调查,欧盟单方面挑起的电动汽车加税已经呈现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趋势。
加税并非终点
正如我国商务部发言人何咏此前奠定的中方在应对欧盟加税问题上的基调:“中方既有通过对话磋商妥善解决分歧的最大诚意,也有坚定不移维护中国企业正当权益的最大决心。”
如今,面对中国明确的解决态度,率先发难的欧盟,才是更加需要思考自身在电动化转型下,想要并且如何实现短期目标的一方。
欧委会负责贸易保护的总干事马丁·卢卡斯( Lucas)在日前向欧洲议会表示,与中国的技术谈判已加强至几乎每日进行,并可能持续到10月底之后。
卢卡斯称,“(对华电动车)调查有着自身的法定期限,按照期限,最终措施必须在10月31日前明确。但调查结束并不意味着与中国就寻求解决方案进行磋商的结束。在此之后,价格承诺或任何其他解决方案仍然可以商议。”
不过,针对具体的解决方案,中欧双方则仍在进一步讨论中,我国商务部发言人于9月26日表示,双方的技术团队目前正“抓紧就灵活的价格承诺方案进行磋商,全力以赴争取在终裁前就解决方案框架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