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电车资源行业研究院(以下简称“电车行研院”)统计分析,7月,新能源物流车销量(不含交叉型乘用车、皮卡,下同)30795辆,同比增长26.7%,环比下滑3%。

从同比上看,自4月份以来新能源物流车销量增幅逐月缩减,环比也呈现两个月下滑。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今年6-7月高温和暴雨交替性袭击,给部分区域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造成较大影响,商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影响物流运输正常开展;二是行业正在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针对某些行业乱象开始“拨乱反正”,进而因乱象导致的不良影响浮出水面,加剧新手司机的观望情绪;三是春节后特别是金融、保险领域在今年明显加强风险管控、提高合作标准,影响到新能源物流车销量进一步增长。

但电车行研院分析认为,季节性影响在下半年逐步转弱,汽车行业销量规律看下半年一直整体好于上半年;乱象带来的阵痛期在所难免,车企端、渠道端、金融公司、保险公司均在通过各自的专业能力在努力“自救”。看病还是要标本兼治,不从根本上减少高违约率、高出险率的问题,一切努力也都是治标不治本


助推市场进阶发展 晋鲁豫三省的启示

今年以来,我们看到河北省新能源物流车销量的增长有较大跨越,各月份均呈现出倍数级增长。山东、河南两省也成为助推今年新能源物流车市场进阶发展的主力军。不同的是,河北省发力时间较其他两省慢了半年时间。

三省其实存在诸多相似性,同为北方物流大省,公路运输量均处全国前列,都是传统物流车保有量大省,都是第一产业突出的经济强省,下沉城市居多,推动传统物流车转化新能源的机遇和挑战都很大。我们认为,这三省突破“油转电”的关键在于城市内的标杆示范性、终端渠道的推进引导性、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协同发力。

当下,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的新能源化进程刚起步,都在以中心城市为突破口寻求突破,逐步在标杆示范性、终端引导性方面实现了突破。但我们认为,成功无法复制,对于下沉市场的渗透,应当因地制宜,提高新能源物流车渗透率的核心底层逻辑的关键在于长期为用户创造价值


进入瓶颈期,新能源中面终于顶不住了!

其实,在7方大面车型陆续投放市场之初,便有业内人士担心是否如中面蚕食微面一样,迅速挤占中面市场空间,“没有做大VAN系车市场蛋糕,只是重新切蛋糕”。通过分析销量数据表现,这种担忧是多余的。7月份,新能源中面市场销量0.8万辆,同比下滑22%,环比下滑23%。

怎么会跌得这么突然、这么明显呢?电车行研院分析认为,7月份新能源中面市场的表现,是对中面车型发展瓶颈期的一个预警

在传统油车市场,面系车中微面是绝对核心,其次是轻客车型,而中面类车型其实是新能源时代的新品类车型,核心是依托平台类企业的助推,同时也是因为城配运输运价的下降,导致司机要赚过往相同的钱就要拉更多的货,就给微面升级中面带来前置条件。

而伴随新能源中面车型销量迅速增长,我们通过市场分析发现,平台企业发展也已经处于瓶颈期,这里面有规范性问题、有C端用户减少问题、有运营成本问题等等。这也是我们说新能源中面市场也到了瓶颈期的第一个核心原因。其次是7方大面车型的投放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少量中面车型跨城运输需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目前中面车型的核心生产企业多数都是依赖平台企业上量,在平台企业进入发展瓶颈后,缺少新用户补充,就会造成销量下滑。所以,我们认为,未来新能源中面车型销量的增长还是要打入传统油车地盘,满足部分油车微面用户升级换车需求


进入全面上升期,新能源轻卡同时面临“淘汰赛”

透过1-7月份数据分析,新能源轻卡月度销量增长一直高于新能源物流车整体涨幅。销售区域层面看,也是具有一定普遍性,说明终端对于新能源轻卡的需求处在快速上升阶段。

那么,为什么新能源轻卡在今年才开始有符合预期的增速呢?电车行研院前期曾判断,新能源物流车市场在今年真正进入市场化需求释放的新阶段,脱下一层强政策性保护外衣后,新能源轻卡与燃油轻卡之间的竞争距离更近了。车企端抓住“以旧换新”等利好政策,通过调整战略布局、更新产品竞争力、加快新商业模式调整等一系列方式,推动了新能源轻卡渗透和销量增长。可以说,今年是新能源物流车市场提质发展的开端,也同样是市场步入“淘汰赛”阶段的开端。


新能源轻卡其实相对于其他物流车细分车型,其产品价值是最高的,因而也包含了更多可延展的价值点,以及围绕新能源属性可创造的全新价值点。

目前新能源轻卡核心增量来自于车企本身在商业模式转型中,通过新服务方式满足了市场部分新增需求,以及动力电池成本大幅下调后让大电量轻卡车型可以满足跨城运输的需求。现阶段来看,依托于目前竞争力水平实现渗透率突破20%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依然参照油车产品的开发逻辑和产品布局,想实现30%甚至更高渗透目标,我个人认为真的很困难。

因为,轻卡车型在整个物流运输车辆中是一种承上启下作用的核心车型,也就意味着它的运输场景、运输货物都是最广泛的。但是,燃油车辆可以无缝衔接各个场景运输,新能源轻卡不行——天生的续航和补能短板,就无法与燃油轻卡平等竞争。这就要求新能源轻卡的产品力上要不断叠BUFF,新能源技术要持续升级、价格要持续接近油车、服务要持续创新,不断拓展新能源轻卡的更多价值属性,用以产品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去跟油车竞争。做不到这一点的轻卡企业,可能将逐步脱离赛道。

从长期看,新能源轻卡要不断进阶突破,就一定会走入真正的场景定制产品阶段。因为新能源轻卡真的做不到如燃油轻卡一样“一车通吃”,仅靠不断加大电量是不可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车辆的要求。因为,不同应用场景的差异性很大,同时新能源轻卡自身的变量因素更多。诸如,三电技术变量、智能化发展变量、动力类型变量,诸多变量叠加,新能源轻卡无法做到如现在的燃油轻卡一样的稳定。但是,围绕场景定制产品,充分利用变量优势,确实不失为新能源轻卡“扬长避短”,加速平替油车的最有效的路径之一。

结语:回顾整个1-7月份的新能源物流车市场发展,车企之间的明争暗斗异常活跃,保险困境实属自食苦果,制胜市场还是要靠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