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 NVH 不是玄学。
“60英里的时速下,这辆最新款劳斯莱斯车内最大的噪音来自于电子钟。”
这句广告词让NVH从此和豪车绑定在了一起。
但在很多车主眼里,NVH是一门玄学,一个相同的车内环境,有的人觉得静谧,有的人觉得嘈杂。
那么,NVH真的是玄学吗?
在豪华车上,好的NVH表现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作为一个热衷于测试的媒体,我们又是如何测试、展现NVH的?
且听我们挨个来说。
是玄学?
我们总说NVH,其实是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即Noise、Vibration、Harshness,分别表示噪音、振动、声振粗糙度。
高速行驶时,轮胎发出的声音、气流冲击车身的声音可以归为噪声;
而座椅、内饰部件、底盘动力结构在怠速或行驶一定频率发生的振荡,可以归为振动,这些都可以通过数据来量化。
这两个都好理解,那声振粗糙度是什么?
它并不是一个客观的评价,也无法通过数据量化。
单指人们听到噪音、感受到振动以后产生的不适感。
所以说“NVH是玄学”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此。
另外,相信初中物理不逃课的大家应该知道:
每个人的耳朵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都是不一样的,对于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敏感度也不尽相同。
比如同样身处高速行驶的理想L9车内,有人就能听到很细微的电机电磁噪音,有人就无感。
一辆车的NVH就像大锅饭,想让每个人都觉得好吃确实有点难度。
理想工程师就表示,李想对高频的噪音很敏感,很多普通人听不到的高频噪音,李想却能听到,然后就把工程结果打回去再接着优化。
这并不是李想苛责,而是各种年龄段人群对于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也不同,通常年纪越小,对高频声音越敏感。
对于理想、零跑这些主打家庭用户的新势力来说,小朋友又是绝对的C位。
但对于一些主打商务接待的MPV或者行政轿车来说,老板们才是需要服侍的对象。
所以,对于不同频段的噪音,车企根据标签都有自己不同的侧重,并不是简单地套模板。
找源头
对于整车NVH而言,控制噪音首先是找到噪音源头,然后再根据噪音产生以及传递方式的不同,去进行不同方式的优化。
那么,在一辆车上,不同频段的噪音都有哪些呢?又该如何去控制呢?
首先,像增程器/发动机、路噪这种分贝比较高的都属于低频噪音,声压级很高。
也就是声音的压强较大,声音很响亮。
而电机啸叫、风噪、热管理系统的高频嗡嗡声则属于高频噪音,声压级不高。
声音比较微小,分贝比较低,但也没办法完全忽视。
从上图可以看到:噪音根据传递的路径不同也分成了两种:一种是结构声、一种是空气声。
底盘悬架、增程器/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车架上,再传递到车身,最终通过车身向车内辐射,这就是结构声。
空气声则是指声源发出的声音直接通过空气向外辐射,比如风噪这一类的。
相比结构声,空气声的优化要简单一些,主要就是声包,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隔音棉”。
“隔音棉”主要布置在车身各个覆盖件的空腔中,此外类似于A柱内部还会布置空腔隔断以优化NVH。
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也需要在车型开发之初就做好标定,因为车主在后市场是无法改装的。
理想MAGA声包
针对结构声,噪音来源主要有增程器/发动机、底盘悬架以及车身各个部件的谐振等等。
工程师的解决方式基本是三板斧:隔振、避频、吸振。
以理想L9的增程系统为例,为了做到发电功率要比之前增加20kW,NVH的性能还得相同,所以就得在硬件上做优化。
比如围绕中冷箱体和管路,换上新结构的隔振垫和支架,动力总成悬置、散热总成衬套进行多次设计。
这些就是结构噪音中的隔振、避频。
在整车NVH上,优化结构声不仅相比优化空气声更复杂,成本也会更高。
毕竟已经涉及到白车身的结构设计、刚性、副车架悬置布局等等,牵一发而动全身。
类似于车身骨架的密闭性、动力总成安装点、车身扭转刚度、一些关键结构件的布局,每一处、每一点都会对NVH产生影响。
有时候是单点问题,有时候则是系统性问题,且NVH需要开发的场景还非常多,包括各种行驶动态、环境、温度、天气等等。
黄色部分为封闭式的顶盖横梁
在整车上针对不同部件NVH优化手段也多种多样。
有些是隔振,比如底盘衬套、封闭式的顶盖横梁;
有些是吸振,比如高阻尼比吸振器;
还有些是避频,比如49Hz的车身扭转模态等。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不一而同,这大概也是说NVH是“玄学”的一部分原因。
理想工程师跟我们透露了一些数据:在MEGA的底盘部分他们通过关键结构件采用全铝材质,结构刚度提升30%;底盘全域衬套经过多轮优化,底盘振动降低24%;通过电驱系统悬置两级衬套,隔振性能提升了10倍。
这些当然都是有巨大代价的,在NVH 方面,理想的研发投入迄今已经在一个小目标左右。
写在最后
在汽车的一万多个零部件中,超过30%都和NVH有关,想要做到优秀的NVH水平确实不容易。
但好的NVH,一定是好产品的一部分。
现在市面上号称面向家庭的车型越来越多,你们觉得NVH这个标签在将来会从豪华车过渡到奶爸车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