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销量:燃油车颇受欢迎,销量显著。
“听说,特斯拉又要官降了?”
“没收到消息呀。”
“马上下半年,肯定要冲量的。”
“拭目以待吧。”
绝不是杜撰,文章开篇的一段对话,就发生在上月末与某位友人的交谈过程中。平心而论,进入2024年以来,碍于种种内忧外患,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在华的终端表现,只能用差强人意所形容。
试图打破颓势,试图刺激销量,向下调价好像是为数不多的方法。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正当猜测变得愈演愈烈,北京时间7月1日,身处中国车市,特斯拉突然有所行动。
具体来看,针对旗下Model 3和Model Y推出全新购车金融政策,即日起至7月31日(含)之前下订,可享受5年0息方案,范围囊括了标准版和长续航版。
顺势,以最畅销的特斯拉Model 3后轮驱动版为例,指导价为23.19万元,按照首付7.99万元(首付比例34%)、5年分期来计算,月供仅需2533元,日供低至85元,与标准方案比,60期可以优惠约18980元。
事已至此,虽然没有等来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的直接“官降”,但却用另一种“变相让利”的方式,开始了半场的争夺。
作为旁观者,更想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们千万不要低估特斯拉的决心与野心。”
而随着它的率先出招,今天文章真正意义上的主角——中国新势力造车们,无疑需要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竞争。
这不,同样就在今天,大家纷纷公布了6月成绩单,从中已然能够看到很多信号。
几家欢喜,几家愁
相比曾经的争先恐后,6月各家新势力造车放榜不算太过积极,但这其中,并不包含小米。
一大早,雷军便在微博迫不及待的官宣,“2024年6月,交付第三个月,交付量破万!7月交付目标将依然超1万台。”
虽然没有具体数字,但面对如此结果,依旧不禁感叹小米首战即决战没有食言。而下半年的最关心的点则集中在:小米SU7究竟单月交付量能够冲向多高?
毕竟,按照雷军的剧透,其年交付量将试图跨过12万辆大关,压力与挑战都十分巨大。
由此反观身为“国家队”一员的岚图,成为了第二个揭晓答案的存在。6月,共交付新车5,507辆,同比增长83%。1-6月,累计销量达到30,376辆,同比增长102%。
结果,还算令其欣慰。
不过,理性客观的讲,距离单月交付1万辆的“生死线”,岚图俨然还有很大的差距。下半年,在固守的同时如何突围,将是摆在它眼前最大的考题。
而6月,智己零售销量达到6,015辆,同比增长200%,环比增长41%。可以肯定的是,刚刚上市不久的智己L6,正在给予这家新势力造车力所能及的贡献。
但更大痛点在于,下半年的智己,好似陷入到了无牌可打的窘境。
第四家发布成绩单的则为理想,即便今年遭遇了纯电“滑铁卢”,可经过持续不断的调整,这家新势力造车重新回到了正轨。
6月,共交付新车47,774辆;1-6月,累计交付新车188,981辆。理想L6则单车型月交付迈过2万辆大关。
下半年,这家新势力造车的任务只剩“卖车、卖车、卖车”。
至于极氪,6月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迈过了2万辆大关,达到20,106辆;1-6月,累计交付新车87,870辆,同比增长106%。
毫无疑问,全新极氪001“教科书”般的换代操作,便是其能够实现上述最大的绽放的最大诱因。
下半年,这家新势力造车着重应该考虑的,将是怎样减少左右手互博的内部消耗,保证单月交付量持续稳定在2万辆附近。
反观6月的小鹏,没有太大的意外,在现有的产品体系支撑下,共交付新车10,668辆,同比增长24%,环比增长5%;1-6月,累计交付新车52,028辆,处境的确算不上乐观。
如今,这家新势力造车只能苦苦等待小鹏MONA M03快点入场,以及接下来内部代号“F57”B级纯电轿车的助攻,能够将它带出泥潭。
不然,苦日子还得过一段时间。
而与小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月的蔚来共交付新车21,209辆,上半年共交付新车87,426辆,同比增长60.2%。
老实说,原本以为今年没有任何产品推新计划,这家新势力造车会陷入较大的麻烦之中。
可到头来发现,随着全新BaaS政策的出台,以及换电模式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身处补能层面的优势愈发凸显,加之品牌、服务、产品端的“长板”逐渐进入收获的季节,蔚来慢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
在高端纯电市场,彻底站稳了脚跟。
而截止发稿,鸿蒙智行、零跑,仍未发布成绩单。
不过,从相关消息来看,鸿蒙智行确定6月交付量已经突破4万辆大关,零跑6月锁单量达到25,749辆。
带油箱,真的好卖
聊完了所有已经发布6月成绩单各家新势力造车的表现,相信很多读者都发现了一个现象:随着理想的重回巅峰,以及鸿蒙智行、零跑的热销,拥有“油箱”的加持真的好卖车。
换言之,身处目前的中国车市,相比那些只做纯电的品牌,布局增程两条腿走路的选手,俨然正在享受更大的红利。
由此将视线聚焦整个大盘,今年1-5月363.7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中,纯电达到217.7万辆,同比增长9.4%;插混与增程达到146.1万辆,同比增长88.9%。
325.5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中,纯电达到193.1万辆,同比增长27.4%;插混与增程达到132.4万辆,同比增长61.1%。
那么,仅以增幅评判,究竟谁在微增,谁在爆发,可以说一目了然。
经历了所谓的“蜜月期”,纯电的发展正在慢慢变缓,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相反,得益于本身技术的突破与消费者认知的改变,增程包括插混蕴含的能量,则被进一步的激发出来。
而对于很大一部分潜在消费者来说,虽然不再抵触中国车市转型的浪潮,但“油箱”仍是其打消疑虑、减少焦虑,愿意转身选择新能源车的关键要素。
实际上,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行业中总是充斥着一种偏见:“做增程,上不了台面。”好像冥冥中有条“鄙视链”的存在,那些单纯押宝纯电技术路线的品牌,总感觉要高人一等。
可到头来,血淋淋的结果证明,当活着都开始变得艰难,有些执念不得不放下。
当然,站在用户的角度,因为我国地缘实在太过辽阔,对应的用车需求便会复杂多样。虽然新能源转型的大方向已经变得不可逆转,但必定会多种技术路线并行,而非一枝独秀。
在很多北方城市、很多低线城市,相比纯电的推广艰难,通过带“油箱”的方式,去开疆扩土的教育成本要低很多。
况且,站在主机厂的角度,技术同样在不断迭代,曾经部分落后增程车型上那些被饱受诟病“短板”,已经逐渐在被克服与化解。
而增程系统结构简单、入门门槛低、制造研发费用可控的“长板”,则在日渐凸显,甚至能够成为打大打特打“价格战”的抓手。
总之,完全可以预见的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还会见证越来越多原来只做纯电的新势力造车,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最大化倒戈“油箱”、拥抱增程。
毕竟,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不是谁都是特斯拉。当然,也对那些一直坚守纯电的品牌,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