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天幕玻璃、动力总成、座椅,小到门框密封条、各类螺栓,超过3000种的零部件随着不同的输送通道到达指定位置;机械臂上下挥舞、灵活作业,高效的同时还极为高质……

5月31日,随高质量发展调研团走进理想汽车常州智能制造基地,充满科技感的生产制造景象扑面而来。

当天,理想L6第2万台量产车在这里下线。该款车型自4月24日开启交付以来,累计交付已超1.5万辆,创造了理想汽车新车型交付的最快纪录。

理想汽车常州智能制造基地,一辆辆新车即将走下产线

作为理想汽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常州基地依托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制造产线,和背后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全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力保障了新车型上市即上量、上量即高质量。

坚持自建工厂,产线也是重要产品

在造车新势力中,理想从一开始就坚持自建工厂模式,从最前端全面保证产品品质与体验的一致性。

常州基地于2016年开建,涵盖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检测、物流等完整的整车生产流程,拥有一套自己的智能化生产体系。以焊装车间为例,21条全自动化生产线上,超600台发那科机器人同步快速作业,场面十分震撼。“速度快、效率高,焊接精度可以达到±0.1毫米,更加美观,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焊装车间工艺质量经理吴锦文表示,点焊、激光焊、自冲铆接等连接工艺,焊接自动化率均已达到100%。

在整个常州基地,这样的“智造”场景随处可见。

“理想对产线的设计、建设,有着极致的追求。”吴锦文2016年加入理想,先后参与了理想ONE、L8、L9以及L6的研发、投产与量产,对这一点感触颇深。他介绍,L6所在产线,就是理想ONE曾经的产线,目前综合自动化率已经超过80%,高出过去约10个百分点。

这条产线的全面升级,前后不到半年时间。理想汽车智能制造负责人李斌解释,超快速度的背后,正是工厂自建以及核心系统全栈自研带来的巨大便利。“新能源汽车前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智能化将成为理想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在李斌眼中,这不仅仅体现在汽车本身,也体现在一个企业对于工厂的定位——工厂不再是生产场所,而是可持续更新迭代的产品。理想作为创新驱动的企业,同样通过产线上的创新,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交付质量,打开汽车生产新局面。

随着产能的持续爬坡,L6的本月产能就将突破2万台。

坚持数字赋能,“硅基”员工高效协同

智能制造,不仅要造得快,更要造得好。

在总装车间前内饰二线上,依托两个6轴机器人,仅仅50秒,理想L6上一个1.26平方米的一体式全景天幕就能安装完成。

体型巨大的天窗,安装时是如何做到准确无误的?原来,机器人作业的同时,有一套3D视觉智能检测系统在同步记录,并通过后台数据模板比对分析,确保涂胶轨迹和胶型尺寸的波动始终控制在1毫米内,以保证装配质量。

“理想自主研发智能制造大脑Li-MOS系统、连山云端预警系统等,打通从排产到下线全周期的装配数据与工艺流程,让‘硅基’员工(注:指AI或机器人)更好地发挥作用。”总装车间工艺质量经理李德裕说,前内饰二线上的视觉智能监控系统,就是基于连山云端预警系统开发的。

作为质量监控平台,连山系统把全链路数据上传到云端,利用AI数据算法,比对每一辆车的各生产环节,实现工艺过程参数报警和质量预警。李德裕举了个例子,电池包安装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用14个螺栓与车身紧密固定。怎样判断螺栓有没有拧到位?系统提取了拧紧曲线特征,通过云端数据监控曲线异常位置,飞书推送给制造人员,准确率高达97.3%。

理想还是国内第一家实现无人化电检的整车厂,依托自研的车端XCU中央域控制器,结合Li-MOS系统,可以完成全部检测流程,实现无人化操作。

也因为坚持端到端的大数据闭环,实现研发端、制造端、供应链端和用户端数据打通,理想汽车实现了更高的生产效率与交付质量。截至5月底,企业已累计交付超过75万辆新能源车,是交付量最高的新势力车企。

坚持近地战略,带动产业链共同发展

全力做好理想L6的供应保障和生产爬坡,背后无疑还有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支撑。

在总装车间,装配座椅、保险杠、轮胎等部件的后内饰区域上方,有一条专门的座椅输送线。李德裕介绍,供应商通过专用卡车,可直接将座椅送到空中输送线的接口,随后由输送线将座椅按顺序送到产线边。“它能够减少零部件仓储面积,提升周转效率。同时,因为它是排序上线的,也能够提高装配性。”

而整椅制造有其特殊性——对外观要求严苛。远距离运输,即便防护做得再好,也可能出现外观损伤、积尘、变形等风险。这意味着必须就近配套。

“包括座椅在内,一部分核心供应商已经在周边配套建厂。我们还有很多自研自制的核心零部件也放在工厂周边,比如五合一、三合一电机来自汇想,就在2公里范围内。整车质量方面,常州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常州)有限公司与我们也有充分合作。”李斌表示,在常州、武进以及武进国家高新区的支持下,企业拥有了更成熟、更完备的供应链系统,充分近地化也使得基地运转效率更高、成本控制更优。

理想汽车供应链高级总监卢继平提供的一组数据更加直观:在理想汽车的供应体系中,江苏省内的Tier1供应商有144家,其中位于常州本地的就有32家。目前,常州基地下线的理想L系列上,近地化水平已接近60%,近地化零件品类也达到36种。

卢继平说,还有一批供应链合作伙伴在常州、江苏加重布局。预计到2026年,将有70%的关键零部件实现近地化供应,进一步带动产业链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理想汽车_人类需要理想理想使人高尚_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