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车企裁员潮,特斯拉、理想汽车纷纷中招
全球车企其实也是一群草台班子?
前段时间,因营收、利润不达预期,特斯拉连续启动两轮大裁员,超级充电项目整个部门被裁。结果没过几天马斯克就发现,失去超级充电部门后,整个北美地区的充电桩业务无法正常展开,不得不返聘部分被辞退的员工。
没想到,最近国内车企理想汽车居然复刻了特斯拉。今年5月理想汽车被曝裁去18%的员工,总计约5600人。然而6月5日界面新闻就报道称,理想裁员仅一个月,就因部分研发和测试工作无法进行,在尝试召回部分被裁员工。
另外,今年3月理想汽车曾表示,将年度销量目标调整至同比2023年增长50%-70%,也就是从原定目标销量80万降低至56万-64万辆。近期投资者方面又传出消息,理想汽车已将年度目标销量降低到48万辆,不过随后理想汽车辟谣,表示官方仅公开过一次下调销量目标。
作为全球首家实现年度盈利的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曾被寄予厚望,产品销量目前也是造车新势力保二争一。如今出现连续下调销量目标、裁员后又返聘等操作,并不是理想汽车产品力不行,而是过去的成功让理想面对行业竞争过于乐观,步子迈得太大。
理想未能一口吃成胖子
理想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营收为256.34亿元,同比增长36.44%,交付8.04万辆车,同比增长52.9%。考虑到每年第一季度都是车辆销售淡季,理想汽车的营收和销量成绩表现都非常不错。
然而再看经营性利润,理想汽车居然亏损5.85亿元,从去年全年盈利到今年第一季度亏损,理想的退步令人惊讶。好在理想还有10亿元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归母净利润5.93亿元,保持了盈利。
导致理想净利润不进反退的原因,行业几乎达成了共识,一致认定是步子迈得太大,尤其是MEGA,堪称理想汽车经营性亏损的罪魁祸首。过去几年时间,理想只有增程式汽车,但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理想也决定推出纯电动汽车,制定了“4+4”战略,即“4增程+4纯电”,首款纯电汽车就是MPV车型MEGA。
理想原本预计MEGA能够实现月销8000辆,结果却是今年3月上市首月仅交付了3229辆,4月交付1145辆,5月预计交付不足1000辆。之前为满足理想MEGA的交付需求,理想建设工厂、铺设生产线、招募员工,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从2023年底的157.5亿元增加到2024年第一季度末的203.2亿元。
理想还担心MEGA和L6交付时间太长,提前做了备货,车辆和零部件库存规模从2023年底的68.7亿元,增加到2024年第一季度末的121.6亿元。库存暴增、MEGA销量惨淡,导致理想生产线不能高负荷运转,但设备需要维护,生产线的工人也要发工资,理想汽车不得不通过裁员降低经营成本。
此次裁员事件还暴露出了理想汽车的管理问题,裁员不是小事,应当仔细考量,但理想汽车裁员后又不得不返聘,甚至被曝要将智驾团队缩减到1000人以内,明显内部管理出现了问题。
智驾是接下来车企竞争的重点,国内外车企都在重金招聘人才,仅小鹏公司就计划2024年招募3500名以AI、智驾为主的软件算法人才,华为则启动车BU“天才少年计划”,求解智驾五大难题。何小鹏还在发布会上希望友商高抬贵手,不要与小鹏汽车抢智驾人才,理想却主动帮助智驾人才流向市场,难免令人不解。
理想需要彻查管理层,避免因管理层错误决策,导致企业技术研发、产品测试等流程出现问题。
理想由盈转亏的主要原因在于错估市场和自身影响力,希望通过MEGA打开纯电汽车市场,但MEGA本身又存在外观设计遭遇非议、定价过高等问题,销量不达预期。
好在理想汽车拥有851.3亿元现金储备,自身底蕴雄厚,更改产品规划、推迟“4+4”战略后,很有机会快速扭亏为盈。
“4+4”战略推迟,理想放缓步伐
今年3月,李想发布了一份内部信,大致内容是,第一承认MEGA的失误,决定暂缓向更多城市推广该产品,要集中精力向纯电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推广MEGA;第二不能过度关注销量,要以用户为中心,提升用户价值。
理想汽车原计划今年3月发布MEGA,下半年再发布M9、M8、M7三款纯电SUV,其中MEGA和M9、M8今年量产,M7明年第二季度量产 ,形成“4增程+4纯电”产品阵容。但MEGA的遇冷让理想汽车看清楚了现实,决定推迟纯电车规划,今年不会再发布纯电车,M系列车型预计明年上半年发布。
国内热销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纯电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含增程)两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纯电车销量为668.5万辆,同比增长24.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280.4万辆,同比增长84.7%。纯电车销量依然高于混动车,增幅却是混动车大幅领先。
尽管电池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固态电池正逐步商用,但综合考虑国内出行环境、长途需求,国内混动车销量今年很可能追上纯电车。
尤其是在高端市场,混动车可以摆脱续航焦虑,就算油费略高,对于豪车车主而言也不是大问题。因此,现阶段理想入场纯电动汽车市场并不是好选择。
理想抉择的艰难之处在于,2023年为满足新车的生产、销售,招募了5233名生产人员、3141名销售人员、1933名一般及管理人员、1888名研发人员。这些员工的工资对于理想都是不小的负担,理想虽返聘了部分员工,但裁员不会逆转。
从李想发布内部信和推迟“4+4”战略来看,理想汽车已经作出了最好的选择,放缓纯电动汽车的研发流程、裁除部分员工以降低经营成本,再以价格更低的L6下探市场,吸引更多消费者,力求第二季度实现盈利。
欲速则不达
近两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飞速提高,似乎让部分车企产生了行业红利会持续的错觉。就像我们考试成绩从0分提升到60分,再从60分提升到100分,看似需要提升的分数差不多,难度却不可同日而语,未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肯定会下降。
进入2024年后,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明显步入存量竞争阶段。集邦咨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84.2万辆,同比增长仅16.9%,是近三年来首次增幅低于20%。细分车型,纯电车销量为180万辆,同比增长仅4.2%,插电混动式汽车销量为104.1万辆,同比增长48.3%。
行业处于蓝海时期,车企可以放心大胆快节奏发展,冲击高端市场、开拓新产品线,但当行业慢慢进入红海时期后,车企就需要慢下节奏,重新审视自身核心竞争力,细心经营受众群体,并适当增加竞争较为激烈的部分领域的研发投入,例如智驾。
今年5月,零跑、极氪、蔚来等车企销量均出现上涨,理想汽车经过战略调整后更是以35020辆销量位居造车新势力销量第一。种种迹象表明,受挫的并不是理想汽车,而是过于激进的MEGA和纯电车计划。
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后,所有车企都不能操之过急,以免一步走错就跌入深渊。唯有步步为营,不断分析市场变化,并及时做出反馈,培养企业品牌价值、深入挖掘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方能决胜未来。
当然,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有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不能总是出现随意裁员再返聘等影响汽车研发和测试节奏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