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产品定义精准,高效应对竞争,持续领跑新能源市场
理想,一直是爆款的象征。
作为最快月销破三万的新势力车企,毋庸置疑,精准的产品定义必然是其成功要素之一。这不仅为理想建立起了品牌的护城河,也支撑着理想汽车在混乱的价格战中依然能够守住价值的底线。
最新的一季报中,理想汽车体现出了一股“韧劲”。一季度的交付量维持强劲增长态势,已连续六个季度实现盈利,并且在新的竞争格局下,理想汽车依然领跑3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市场。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随着新能源竞争日益白热化,理想汽车的压力只增不减。它面对的不只是价格战,还有新品牌跨界入局后的变化,以及一些不明来路的蓄意攻击。
理想并没有坐以待毙。产品定义能力之外,高效是另一个刻在理想汽车品牌基因里的词。一如过去面对危机时理想所做出的迅速应对,包括重新聚焦增程、调整价格体系、完成产品迭代。
同时打磨产品和组织,以此驱动公司迈向下一个阶段稳步迈进。 “随着理想汽车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成长,我们会积极拥抱过程中的挑战,并持续聚焦提升经营效率,坚持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李想表示。
一季度增速大幅领先大盘,连续六个季度盈利
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理想汽车共交付8.04万辆,同比增长52.9%;同期20万以上新能源汽车大盘同比增长24.9%,理想汽车的增速远高于大盘。
在售价30万以上的新能源市场,理想汽车的市占率超过30%。
交付量增长推动了营收增长,也让理想汽车的季度营收创下同期新高。财报显示,理想汽车第一季度营收256亿元,同比增长36.4%;第一季度经调整净利润为13亿元(不含股权激励等费用)。这意味着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理想汽车已经连续六个季度盈利,是国内唯一实现连续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创同期新高的另一项数据是理想在研发上的投入。数据显示,理想汽车第一季度研发费用达30亿元,同比增长64.6%,且研发费用超过净利润,达到经调整净利润的2倍之多。
基于此,理想汽车已经在智能驾驶、辅助驾驶以及主被动安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理想汽车自研通过国家备案,由此理想汽车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自研大模型并成功落地、获国家认证的汽车企业。据悉,理想汽车.0平台的无图版智能驾驶NOA目前在进行千人规模的用户公测,预计将在今年三季度面向全国开放。
虽然理想汽车第一季度的销量环比上一年有所波动,但未来几个季度的销量增长仍值得期待。这一底气来自于L6的爆款实力,据悉,L6首销期累计订单超过41000辆,由此带动了理想汽车全系产品在五一期间订单量创下同期新高。
展望第二季度,理想汽车预计季度交付量同比增长21.3%至27.1%,将达到10.5万辆至11万辆;营收在299亿元至314亿元,同比增长4.2%至9.4%。
守住20%的毛利率健康门槛,理想回归经营效率
尽管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增速领跑的理想汽车确实也面临着一些压力。整体来看,虽然经营出现亏损,但经历了三月的调整之后,理想汽车依旧守住了20%的毛利率健康门槛。
如此可圈可点的表现,主要归功于产品力的全面升级。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车持续聚焦用户价值,推出了满足更多年轻家庭出行需求的理想L6,将领先同级的智能化体验以及增程四驱分毫不差地带到了20万元级别的车型上。
此外,针对增程和高压纯电,理想汽车采取了不同的销售策略。理想MEGA从0到1经营,优先布局在高端纯电消费能力强的17个核心城市。决定聚焦增程后,李想也在电话会议上宣布了推迟纯电产品上市的消息。李想认为,足够多的自营充电桩是销售中高端纯电SUV的必要条件,首先必须满足自营的充电桩达到特斯拉中国的数量。
为此,理想汽车正在以“一天一站”的建设速度加速建设充电网络。5月15日,理想超充站第400站正式上线。理想汽车坚定投入超充站布局,并坚持城市和高速并重的布局策略。按规划,理想汽车目标今年底建成2000座以上超充站,充电桩数量突破1万个,为理想汽车车主和全行业的新能源汽车用户带来便捷的补能体验。
四月,理想汽车已经启动了新一轮矩阵型组织升级。李想强调组织2.0变革最大的变化是成立了质量运营的专门团队,专注于高质量的决策和提升执行效率。
多家券商积极看好理想汽车二季度的发展,据摩根士丹利5月21日发布的理想汽车更新的估值报告明确表示,对理想汽车的订单和毛利率保持信心,并给出理想汽车美股目标价为53美元,港股目标价205港元。
最后
市场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50%。按照创新者曲线,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进入晚期大众阶段,这意味着消费者会进一步向头部品牌集中,而理想无疑拥有巨大的领先优势。截至2024年3月31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71.3万辆,位居中国新势力车企交付量冠军。
不仅如此,理想汽车也是现金储备最多的车企之一,其近千亿的储备金将进一步支持其长期投入研发,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聚焦用户价值,回归经营效率。这将成为理想汽车穿越周期、拥抱挑战的法则,也是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持续成长,向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人工智能企业这一愿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