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疯狂“内卷”降价推新品比拼智能化
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如何摆脱亏损、早日实现盈利。
汽车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新旧能源交替,车企竞争加剧,尾部企业开始出清。为了能留在牌桌,过去一年,车企们疯狂“内卷”,降价、推新品、比拼智能化……
支点财经记者统计A股和港股19家整车上市公司(业务涉及乘用车)财报,梳理出三个“焦点问题”:汽车业务增收不增利现象明显;传统车企逐渐丧失合资车优势;新能源车企亏损难题亟待解决。
近半车企赚钱能力下降
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乘用车累计零售量为2169.9万辆,同比增长5.6%;新能源乘用车零售773.6万辆,同比增长36.2%,渗透率增至35.7%。
从营收角度来看,上汽集团实现营收7447亿元,同比增长0.09%,排名第一。比亚迪排名第二,营收为6023亿元,同比增长42%。
营收破千亿的车企还有6家,分别为北京汽车(1979.5亿元)、吉利汽车(1792亿元)、长城汽车(1732亿元)、长安汽车(1513亿元)、广汽集团(1297亿元)、理想汽车(1239亿元)。
营收最少的车企是华晨中国,去年实现营收11.2亿元,同比下滑0.82%。
尽管绝大多数企业营收均同比增长,但赚钱效应表现不一。其中,近半企业增收不增利现象明显。
过去一年,最赚钱的车企是比亚迪,全年归母净利润为300.4亿元,同比增长80.7%。其次为上汽集团,归母净利润为141亿元。另外两家归母净利润破百亿的车企为理想汽车、长安汽车,对应数额分别为117亿元、113亿元。其中,理想净利润同比涨幅最高,为681.7%。
车企巨头中,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东风集团股份、长城汽车、北京汽车的净利润均呈现不同幅度下滑。东风集团股份净利润下滑幅度最高,同比下降138.93%,净亏损39.96亿元,这也是其自2005年上市以来首度出现亏损。
更多亏损车企主要集中在“新势力”,除了理想逆袭实现盈利外,其余全部亏损。蔚来汽车净亏损211亿元,同比扩大45.3%;小鹏汽车净亏损103.8亿元,同比扩大13.5%;赛力斯和零跑汽车亏损幅度尽管有所收窄,但仍录得净亏损24.5亿元、42.16亿元。
销量作为车企的生命线,是衡量经营业绩的一个关键因素。
2023年,销量最高的车企是上汽集团,总销量502万辆,同比下滑5.3%,连续18年行业第一,其中乘用车销量440.5万辆,同比下降8%。比亚迪排名第二,销量为302.4万辆,同比增长62.3%,其中乘用车301.3万辆,同比增长67.7%。长安汽车、广汽集团、东风集团股份紧随其后,总销量均突破200万辆。
排在后三位的车企分别为北汽蓝谷、力帆科技和海马汽车,年销量在10万辆以下,分别为9.2万辆、4.2万辆、2.8万辆。
2023年,销量涨幅最高的是理想汽车,全年销售37.6万辆,同比增长182.2%。
19家车企中,有三家车企销量出现下滑。除了上汽集团外,另两家是赛力斯、力帆科技。赛力斯共销售25.2万辆新车,同比下滑5.59%。力帆科技的销量同比下降25%。
合资品牌失势
一个值得提及的现象是,传统车企正面临挑战,盈利能力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传统车企曾经“躺赚”的合资品牌受到严重冲击。
燃油车时代,合资车企占据国内乘用车市场超过50%的销量份额,并切走了60%的利润蛋糕。然而,受应对市场变化迟缓、战略决策落后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合资品牌正在错失国内新能源高速发展的红利期。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合资车企占整体市场份额下滑了两成多,已不到40%。
上汽集团旗下有三大合资品牌,分别为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辉煌时期年销量均曾突破200万辆。2023年,这三个品牌累计销量为361.3万辆,占上汽集团总销量的72%,累计实现净利润66亿元,贡献了上汽集团接近五成的利润。
不过,与2022年相比,三大合资品牌的销量和利润贡献均出现明显下滑。其中,累计销量下降11.7%,净利润下滑58%。
2023年,广汽集团汇总口径营业总收入(包含合资品牌)为5023亿元,合并营业总收入(主要为自主品牌)1297亿元。
去年全年,广汽集团共销售250万辆新车,其中,两大合资品牌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累计销售159万辆新车,尽管占比仍超过60%,但与2022年相比,两大品牌的销量均出现下滑。广汽丰田实现销量95万辆,同比下降5.47%;广汽本田实现销量64万辆,同比下降13.66%。该集团表示,2023年投资收益为86.60亿元,同比减少56.57亿元,主要是合资企业盈利减少等原因所致。
东风集团股份的合资品牌销量也大幅下滑,2023年实现销售139.74万辆,同比下降15.6%。其中东风日产销量同比下降21.5%,东风本田同比下降8.5%。
长安汽车旗下拥有合资品牌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该集团未公布两个品牌的销量和营收情况,不过,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情况不容乐观。2023年,长安汽车对长安福特在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损失为7.12亿元,对长安马自达确认的投资损失为5.5亿元。
合资汽车品牌的颓势或难以逆转。2月,中信证券发布的研报分析认为,当车型周期阶段性走弱且难以快速迭代车型矩阵从而扭转颓势的情况下,主机厂很容易进入到量价齐跌的“死亡螺旋”,叠加国内新能源企业正处于洗牌期,市场决策相对较慢的合资车企更难突围,预计未来传统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将跌至20%以下,仅有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能维持较为体面的市场地位。
新能源车企亏损仍是最大挑战
5月10日,乘联会公布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43.7%,较去年同期32%的渗透率提升11.7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66.8%。
新能源汽车大浪潮下,传统车企正在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刚刚过去的北京车展上,广汽集团宣布已牵头成立30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投资智能网联新能源相关产业。2023年,广汽集团实现销量250.5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比例近22%,达到约55万辆。
北京车展上,东风方面宣布,今年将投放13款全新乘用车新能源产品、7款商用车新能源基础车型,争取全年销量重回300万辆台阶,达到320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全力冲击100万辆。未来三年,东风将投入超600亿元,投放30款全新乘用车新能源产品、14款商用车新能源基础车型。
有分析认为,传统车企拥有成熟的造车工艺、供应链以及渠道优势,品牌竞争力仍然强劲。但眼下,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摆脱亏损、早日实现盈利。
2023年,除了比亚迪和理想汽车外,其余新能源车企均处于大幅亏损状态。
5月10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指出,2023年汽车行业内电动汽车亏损增大,未来三年行业竞争强度不会减少,从长远来看,持续亏损难以支撑企业发展。
除新势力车企外,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也在持续亏损。2023年,长安汽车旗下的新能源品牌深蓝和阿维塔,分别亏损30亿元、36.9亿元;吉利汽车旗下的新能源品牌极氪,亏损82.6亿元;北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北汽蓝谷,亏损54亿元。
北汽集团原董事长安庆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效益问题是车企今后发展的基础,新能源车企长期亏损,资本继续投资的积极性明显降低,如果一个企业总是亏损几百亿运营,一旦资金链断裂就很危险,这个问题急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