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销量不及预期

“我们遥遥领先,但结果还很遥远。” 一些车主抱怨道。 自11月28日上市以来,智界S7的交付情况一直令人失望。

智界首款车型是纯电动轿车S7,被华为注入其首款“途灵”智能底盘、800V高压电池平台、泊车辅助等科技产品,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命令。 智界S7于去年11月28日上市。 截至去年底,其大规模订单量突破1万份。

但交付困难导致智界S7后续销量不佳。 由于交付延迟,智界S7去年12月仅售出784辆,1月第一周仅交付113辆,后劲不足。 相比之下,问界新M7上市首个满交月累计交付10547辆,目前大单数量已突破10万辆。

大量预购智界S7的车主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抱怨发货问题。 他们的不满还包括车辆交付未按预定顺序、华为城市NOA智能驾驶功能激活缓慢、交付车辆存在工艺缺陷等。 即使在鸿蒙智行App中的智界捷S7补偿方案下,仍有不少用户在评论区对屡次延迟发货表示不满。

汽车博主孙少军在统计12月份智界到店情况时也表示,智界S7展车和试驾到店只有30%,导致重新订购困难。 “交货时间严重影响了某些车型的配置选择。”

产能是所有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敌人。 过去,特斯拉曾多次陷入“产能地狱”。 为了督促产能提升,马斯克还直接到工厂上班,亲自督战。 中国车企中,蔚来汽车也因ET5交付困难而影响了新车销量。 蔚来ET5于2021年12月发布,上市伊始就获得了大量订单。 李斌直接表示,“这是蔚来历史上推出后订单量最高的车型。”

这并不是华为第一次面临产能问题。 去年9月问界新款M7上市时,由于订单激增,工厂产能不足,一度造成交付困难。 但与智界S7不同的是,问界产能很快就会增加。 相关工厂负责人表示,9月份M7月产量为5000辆,10月份突破1万辆。 此后的目标是每月生产 20,000-30,000 件。 “传统企业一般需要2-3个月的时间(增加产能),整个体系才会成熟。我们的要求是1个月。”

智界不是问界,奇瑞也不是萨利斯。 虽然大家都处于智能选车模式,但是差别确实不小。 一个细节是,在社交平台的推广中,奇瑞汽车的公众号并没有参与智界品牌的推广,这与大力士在社交平台上的推广完全以问界为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截至目前,智界品牌各社交平台上的头像仍为白底黑字两个汉字。

华为与奇瑞不和的消息一时间充斥网络,不过很快奇瑞就辟谣了。 不过,奇瑞智界的支持确实不得不受到质疑。 重大舆论出现后,奇瑞进行组织调整,将智界事业部进一步升级为独立事业部,以增加关注度。 据财新报道,华为目前正在重点提升新智界工厂的产能,预计重新投产后能够满足市场订单。 此外,智界今年还将推出第二款车型,定位中大型轿跑SUV,预计第二季度上市。

星纪元ES上市后,外界开始对奇瑞的两款车型进行比较。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汽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院院长高新华形容星纪和智界与奔驰、宝马不同,强调它们针对的是不同的人群,不会竞争。 奇瑞研发院长表示,这当然没问题,但两款车的可比性太高了,因为它们都是奇瑞第二智能工厂生产的,有很多共同的部件,所以很难不进行比较。 好人认为,奇瑞有意量产智界,以维持星格拉的销量。 不过,上市时仅交付了740台。 今年1月份只有504套,2月份则降至482套。 这个销量很难说抢走了智界的份额。

当然,智界的销量也好不到哪儿去。 销量方面,2023年12月,智界S7全国累计销量仅为305辆。 根据今年的保额,1-2月智界S7共交付1208辆,远远落后于销量过10万、月销量2万+的问界。 那么,为什么智界一开始风生水起,后来却急转直下呢? 产能问题只是矛盾的表象。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智能汽车选型存在太多难以调和的矛盾。

智界无法复制问界

华为终端BG智能选车业务部总裁王彦民公开表示,智界S7交付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平台、供应链和技术的采用以及供应商产品的初始良率。尚未达到批量生产的水平。 要求,导致某些零件和软件减慢生产速度。

在今年3月的2024中国电动汽车100强论坛上,华为终端BG首席执行官、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回应称,“由于芯片短缺和工厂搬迁,量产和上市都被推迟了。” 余承东表示,“预计4月份就会恢复正常。”

但更大的问题其实是两家公司研发协调上的大问题。 智界S7目前计划在奇瑞超级一工厂生产,与瑞虎8、瑞虎9、星辰ES同线生产。 不同型号之间的模具、夹具等设备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切换产线会耽误一段时间,间接导致智界产能爬坡进度极其缓慢。

此外,这也与奇瑞的“老问题”密不可分。 一位熟悉奇瑞的业内人士表示,奇瑞的生产体系​​并不追求产能和效率一步到位。 “奇瑞的生产车间更习惯小步慢跑,生产线快速调整迭代节奏。” 完全相反的模式是理想汽车的“一上市就发货,一发货就放量”的思路,此前问界一直都是这样的节奏。 然而,所有在智界产能爬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似乎又再次重演。

看来奇瑞对于智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自然无法形成战略合力,执行上也充满问题。 业内人士向媒体透露,星途星源ES和智界S7这两款定位和价格高度重合的产品同时推出后,奇瑞汽车内部出现了重大分歧,改革与改革之间出现了分歧。保守派形成了。 不同的“派系”。

前者认为,与华为紧密结合,走智能选车路线,将是奇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迈向高端发展的正确选择。 后者认为,依靠外部力量是靠不住的,奇瑞自己打造的星纪ES应该肩负起奇瑞高端化发展的重任。 更重要的是,品牌内部的保守派担心华为的强势会影响奇瑞后续在产品上的话语权。

笔者认为,简单地将奇瑞划分为“革新”和“保守”并不足以说明问题。 毕竟,没有人能保证在智能汽车选择上跟随华为会有未来。 到底是实力的体现,还是特例,问界还不好下结论。 ,现在的选择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赌注。 智能选车模式 事实上,整车厂独立负责的环节只有供应链管理和生产制造两个方面。 自然在利润分配中只会获得相对较小的份额,未来品牌规划模式的主导地位自然也难以确定。 但现在这些传统大厂都面临着智能、驾驶方面落后的现实,增长不及预期。 选择能快速提升销量的华为机型也不一定是错的。

今年以来,多家车企负责人都强调,新能源车企将迎来洗牌,销量是关键。 余承东还判断,智能电动汽车将重现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转变,2025年将是一个分水岭。 如果不抓住智能电动车变革的机遇,无论今天多么强大的公司,未来都可能消失。

很多供应链人士都强调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从芯片、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零部件到整车厂,他们对价格尤为敏感。 形成价格优势的关键之一是规模。 大型整车厂供应商向下议价能力强、出货量大,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 在这个高度内向的时刻,选择能让自己生存的道路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智界仍需继续奋斗

余承东知道智界的问题吗? 当然是清楚的,所以我选择重新发布智界

据悉,华为将于4月份举办智界S7发布会。 首先,芯片产能将恢复至6000片/月。 其次,将与奇瑞独立团队对接,解决生产线、装配、质量控制等问题。 同时,智界S7新增了2个SKU,浮动配置或将下移,无图华为ADS3.0将全面激活。 此前,只有问界和阿维塔被激活。

但仅此一点可能不足以恢复销售信心。 市场风向已经发生了几度变化,我们不能指望旧票还能到达新世界。 从动力配置来看,智界S7系列性价比并不是很高。 除顶配版采用双电机外,其他三个版本均为单电机,功率仅为215kW。 相比之下,极氪001单电机版本为310kW,双电机版本则高达580kW; 而小米SU7的单电机为275kW,双电机版本为495kW。 可以说,在动力方面,智界S7并不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智界S7标准版的续航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20万元至30万元之间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参与者较多。 在这个价格区间,有特斯拉Model 3、极氪007/001、小鹏P7、智界S7等玩家。 其中,特斯拉Model 3和小鹏P7上市时间较长,产品力有所下降。

该价位近期推出的新机型主要有极氪007、2024款极氪001和小米su7。 极氪3月交付13,012辆,同比增长95%,一季度交付33,059辆,也算是站稳了脚跟。 至于小米Su7,更是让马斯克感到意外。 订单数量突破10万,锁仓订单数量突破4万。 风头已经盖过了原来的问界。 事实证明,市场认为小米想要成为新势力的领导者。 这样一来,小米的流量可能会和比亚迪一样多。 雷总说小米汽车要成为世界五强汽车品牌之一,这并不是开玩笑。

当然,余承东和雷军已经是手机行业的老对手、老朋友了,再添一辆车也没关系。 然而,当智能化进入下半场,马斯克宣布并正式宣布将于8月8日发布自动驾驶出租车,这意味着智能驾驶的淘汰已经开始。 无论是华为、小米还是其他品牌,谁能跑在前面,谁就能获得先发优势。 完全的自动驾驶是指数级的进步,实现之路必然是曲折的,但只想搭便车的人肯定走不远。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