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问界M7追尾洒水车致三人死亡
界面新闻记者 | 周姝祺
界面新闻编辑 | 陈小同
山西运城一辆问界M7追尾正在作业的洒水车,起火致三人死亡事件成为近期舆论关注焦点。事故发生后,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和车门自动解锁功能未能触发,遭到外界质疑。
AITO向外界释放信息称,事发车型是入门非智驾版,未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而是使用的博世方案。随后,博世中国发布声明表示,经调查涉事车辆没有搭载博世智驾系统(含AEB)。
界面新闻从接近福瑞泰克人士处了解到,入门款问界M7 PLUS版采用了福瑞泰克智驾方案。这家智能驾驶ADAS系统本土供应商在去年官方公众号上宣称,新⼀代智能驾驶产品已量产定点客户包括问界。
去年9月,问界新M7改款正式上市,上市累计交付量超过12万辆,成为一款“逆风翻盘”的现象级产品。
消费者为这款车型投票的原因之一是,问界新M7的AEB前向刹停速度,从行业平均的60km/h提升至90km/h。去年11月底,这项能力被再度升级至支持120km/h速度下紧急刹停。
但由福瑞泰克提供智驾方案的事故车辆问界M7 PLUS版,并不具备如此高速行驶状况下紧急刹停能力。根据AITO问界官方通告的信息,该车辆发生事故时车速115km/h。
目前全球范围内针对AEB功能测试基本偏向于低速。国内新车评价规程对AEB的测试包括30km/h、50km/h两个速度。行业惯例采用的60km/h已经能够覆盖绝大多数极限场景。
一位智能驾驶研发人员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认为,刹停速度并不是越高越好。速度开得越高,越考验远端检测精度。另外,AEB算法多依靠人工规则经验和丰富的场景库资源书写,会存在对障碍物识别不准确不稳定,容易导致AEB功能难以触发。
小鹏G3的车主手册中还明确提到,AEB在黑暗、能见度差、强光、视野遮挡、雷达和摄像头受限等多种条件下,可能导致发生不必要、不准时或无效的警告或遗漏警告。
吉利子品牌雷达汽车CEO凌世权曾在去年行业AEB之争中指出,真正的AEB安全是在尽量不误触发AEB的前提下,覆盖更多的紧急刹停场景,而不是单纯追求AEB的最高刹停速度。更高速度的场景用ACC、LCC等功能进行预先的舒适制动。
ACC(自适应巡航系统)指通过自动调整车速以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LCC(车道居中辅助)是保持车辆居中行驶。通常LCC被激活后,ACC也会同时启动,这将保证车辆在纵向(车辆前后加减速控制)和横向(车辆转向控制)都具有一定自动能力,辅助驾驶员更轻松完成驾驶。
多位智能驾驶研发人员向界面新闻表示,在理论状况下,如果驾驶员开启ACC和LCC基础辅助驾驶功能,并且系统远距离识别到异型车,车辆会缓慢降速,并交由驾驶员介入避让。界面新闻从第三方平台查阅发现,问界M7 PLUS版本搭载了基础的ACC和LCC功能。
“这考验供应商基于摄像头的识别物体能力,有可能传统厂商在这部分能力上存在短板,并未识别到位及时作出反应。这其实也是搭载激光雷达兜底必要性,能够更远距离精确识别障碍物。”
一位智能驾驶研发人员向界面新闻透露,一旦LCC功能启动,即使无法在短距离内完全刹停,也能够避免以过快的速度发生碰撞,降低事故的危险程度。如果车型具备高速领航辅助功能(NOA),还可以自动换道避险。
目前尚不确定问界M7车主是否开启了基础辅助驾驶功能。但AITO问界前期过度的宣传,一定程度上将会造成消费者对智驾辅助系统的误判与信任,从而降低了驾驶安全性。
蔚来汽车CEO李斌认为,智能驾驶不只是一种技术方案,其核心意义是要在20年后,真正实现零事故。但是,智驾不是为了替代人行驶。多家汽车公司会在车型用户手册上明确注明:L2级辅助驾驶功能开启时,驾驶员应该保持警惕,必要时及时人工干预或接管车辆,确保安全驾驶。
界面新闻了解到,华为智驾团队经常会接收到来自售后团队传来的智驾事故视频,不乏有车主在乡间小道行驶时,驶入田里、河里或者小沟里的情形。
一位华为智驾研发人员向界面新闻表示,大范围推送高阶智驾系统后,最担心的问题是用户不注意驾驶安全,在各种极限环境里进行功能测试。
为保证驾驶员安全行驶,部分汽车公司会使用“智驾分”等手段,形成安全驾驶引导机制。不过,和高声吆喝智驾能力领先的声量相比,汽车公司对智驾系统使用的安全性宣传却做得远远不够。
问界M7事故的另一大疑点是,在救援过程中出现了门无法被打开的情况。
问界汽车客服在回应中提及,目前大部分车辆没有自动解锁功能,事故发生时司乘失去意识,无法从车内打开车门,不管是否有隐形门把手,只能从外部施救。但是,有相关报道称,问界M7车主手册中明确了所有车型都支持事故后自动解锁。
外界普遍猜测,车门无法解锁有可能是车门出现变形,或者撞击损坏了关键电路和零部件,信号传输出现问题。这一具体情况等待最终的调查结果确认。
最新消息是,问界M7当事人家属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感谢好心人第一时间破窗并开门救出我的亲人,虽然已经因为车辆碰撞失去生命。”
正式的事故还原过程还需要有关部门完整的通告,但这起事件给汽车公司敲醒警钟,也需要为正在以占领用户心智为竞争目的的智能驾驶泼一瓢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