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_界智s7_界智网络

4月第一周,多家车企、平台公布的新能源汽车周销量榜上出现了一个新人物——智界S7,周销量破千辆。

去年11月底,智界S7正式上市。 但由于产能等问题,用户不仅需要等待数月才能提车,就连华为门店的展示车也未能第一时间到达。 在部分门店,截至今年1月,智界S7仍无售。 秀车。

产能问题导致智界大起大落,甚至有外界质疑华为与奇瑞之间存在裂痕。

终于,3月30日,“沉寂”多日的智界迎来了新消息。 鸿蒙智行官方表示,智界S7已开始全国大规模发货。

与此同时,在4月11日举行的华为鸿蒙生态春季通讯会上,智界S7迎来“二次发布会”。 除了解决产能问题外,配置和价格也进行了调整。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甚至在会上表示,“智界S7是(奇瑞)的首要项目”。

界智s7_界智网络_智界

4月15日,鸿蒙智行正式宣布,智界S7第二次上线后首周末已收到2079份订单。 这个成绩放在纯电动汽车上来看绝非坏事。

虽然智界S7的未来走向还存在变数,但从问界M7的成功改款可以看出,华为在智能选车业务上不允许失败。

哪里有问题就改正

如今,新能源市场新车林立,品牌众多。 可以说,再好的车,也免不了“等”。 去年,不少用户在网上反映,要等4到5个月才能提车。

统计显示,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智界S7月销量分别为784辆、604辆和794辆。 产能不足不仅影响了用户体验,就连店内展示车也无法及时上架,导致这款车上市后不久热度迅速下滑。

此外,产能问题也让外界质疑华为与奇瑞的关系,这也给智界品牌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霾。

不过,在华为鸿蒙生态之春通讯会上,奇瑞尹同跃却给智界的产能注入了“强心剂”。 尹同跃表示,他和华为余承东每周在线交流一次,每月线下交流一次,每天也在微信上交流; 同时,奇瑞新工厂每分钟可下线一辆汽车,每分钟交付一辆汽车。 手推车保证了智界 S7的交付。

此外,尹同跃强调,“智界S7是(奇瑞)的首要项目”。

尹同跃亲自出席华为发布会,不仅是为了让外界对智界的交付能力更有信心,也是为了传递出奇瑞与华为的合作关系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的信号。

其次,二次上市如果拿不出“实”的东西,也会显得不真诚。 因此,智界S7的车型配置进行了调整。 虽然价格依然是24.98万元至34.98万元,但配置普遍“升级”。 比如入门级车型的续航里程从之前的550公里提升到了现在的705公里,电池也从磷酸铁锂电池改为三元锂和磷酸锰铁锂的混合电池。

界智网络_界智s7_智界

配备高端辅助驾驶的Max版本最低售价也从此前的28.98万元下调至26.98万元。

此外,还推出了配置更高的“超四驱旗舰”车型。 价格与之前的顶配车型相同,但续航提升至751公里,电池改为100度三元锂电池,还标配了魔吸车接口等配置。

界智网络_界智s7_智界

当然,智界S7能否算成功卷土重来,可能还需要市场更长期的检验。 但问界M7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 此前,华为官方宣布问界M7上市已7个月,累计出货量已超过17.4万台。

2022年7月,老款问界M7将正式上市。 上市后的前几个月,月销量仍可维持在4000至5000辆左右。 但到了2023年,销量却不断下滑,自4月份以来连续五个月月销量未能突破1000台。

老款问界M7的问题也很明显。 在注重“量”的汽车市场,起售价31.98万元的问界M7毫无优势。 与同样是增程式六座SUV的理想L8相比,虽然价格较低,但由于问界M7的轴距较短,所以在空间上显然不占优势。 另外,老款问界M7不具备高端智能驾驶能力。 对于主打智能的华为来说,这无异于打断一条腿。

2022年11月,中国保险研究院发布的碰撞测试视频成为压垮老问界M7的最后一根稻草。 问界M7在碰撞测试中A柱出现变形。

界智s7_界智网络_智界

即使有“华为工程师”博主解释说,A柱变形并不意味着安全性差,但A柱变形肯定会对汽车形象造成致命影响。

2023年8月,问界M7在成都车展正式亮相。 华为声称投入超5亿对新车进行整体升级,升级了内外设计,解决了A柱变形问题。 此外,高配版还具备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

界智s7_界智网络_智界

而且这款车的定位也发生了改变,推出了5座版本。 也就是说,它面对的对手将从理想的L8变成L7。

当然,最重要的是,它的起售价达到了24.98万元,较年初下降了7万元。 如果算上今年4月1日的2万元降幅,问界M7的起步价较首发价下降了9万元之多。

在即将召开的北京车展上,新款问界M5也将亮相。 华为智能车选,也就是鸿蒙智行目前在售的四款车,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给出令汽车行业恐惧的销售表现。

从华为的实力来看,它完全可以“输得起”。 即使一种模型不够好,它仍然可以寄希望于下一种模型。 但华为并没有放弃任何机会,或许也有它“输不起”的原因。

华为比我们想象的更“输不起”

事实上,如果观察近年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都无法避免遭遇产品故障。 相反,更特别的是所有模式都能成功。

以问界M7为例,华为放弃了该机型,转而专注于其他新品,并维持问界品牌的整体价格。 对于有能力打造高端品牌的华为来说,这也是合理的做法。 不过,问界M7毫不犹豫地降价9万元,也取得了迅速的成效。 这也让人感觉华为在智能选车业务上并不容忍失败。

2023年,华为营收将重回7000亿元,净利润高达870亿元。 按理说,有这样的实力,即使华为自己造车,也完全可以“输得起”。 但华为如此谨慎,有几个想法值得参考。

界智网络_界智s7_智界

首先,遭遇“制裁”问题后,华为必须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来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一切风险。 2022年8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发表内部文章《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必须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 他还表示,华为应该转变思维和经营政策,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 保证在未来三年内渡过危机。 名言“给大家传递冷空气”也出自这篇文章。

所以,华为所有的业务这几年一定要把盈利放在第一位。 在今年的电动汽车百人论坛上,余承东还透露,智能选车部门今年前三个月已经扭亏为盈。

其次,对于新势力品牌来说,流量“势头”非常重要。 如果卖得好,人们就会持续关注,品牌自然也会持续获得曝光。 相反,如果销量不佳甚至为负,品牌很容易暴跌。 WM就是最好的例子。 威马由盛转衰,正是因为新产品不到位,老车型“锁死”“自燃”。

当然,自带流量和光环的华为肯定比威马强很多,但华为从来不愿意有产品“缺货”的时期。

最后,华为独特的造车模式必须向车企展示更多成果。 华为一直强调自己“不造汽车”。 因此,华为需要在汽车领域与车企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初涉汽车行业的华为需要拿出更多成果来证明华为的魔力在汽车领域也能发挥作用。

界智网络_界智s7_智界

如果从这些角度来看,或许就能理解华为造车的“输不起”。

当然,没有一家车企愿意遭受失败,“不败”也是华为能力的一部分。 华为能否推出一款又一款爆款产品,将是华为面临的下一个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