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电车通行证

“受欢迎的人有很多,有对有错。” 拥有自己流量的小米汽车已经完成了新品上市的任务。 按理说,没有必要主动去做营销。 不过,人气实在是太高了,引来了网友和商家的各种“各种评论”。 擦”。

短短几天时间,小米与智己之间的激烈对抗才刚刚平息。 4月11日下午,他们再次被智界和余承东叫出来。 简单来说,余承东在介智界S7内部空间时,强调他们的座舱做工非常好。 上车后您可以将手机放在一边,无需安装任何手机支架。

恰巧,小米SU7发布会的一大亮点就是官方手机支架配件的展示。 雷军也将其视为重要的产品卖点,所以余承东在台上暗讽的目标不言而喻。 雷军随后在微博上发起了一项民意调查,询问网友对车载手机支架、预装安装孔等功能的看法。 截至4月12日上午,已有22.6万人投票,毫不奇怪,“支持”选项占据了压倒性多数。 最多。

当然,争论并没有停止。 更多的网友和KOL加入了战场。 谁也没想到,存在了十几年的“手机支架”就这样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不过,从小童自身的经历来看,随着车载智能化的不断升级以及所谓“手车互联”功能的出现,我开车时几乎不使用手机,更不用说手机支架了。

余承东的说法有一定道理,那么小米SU7提供原装支架真的是错的吗?

有不同意见

严格来说,“有必要提供原装手机支架吗?”这个讨论话题并没有绝对的对错。 因此,你可以看到网上很多“断水大师”都发表了双方都不能得罪的言论。 支持小米的角度是“没有你我也可以,但没有你你就活不下去”。 没人能预测在什么情况下他们会需要使用手机支架,而小米SU7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这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余承东的观点也非常清晰。 车企发展座舱智能化的根本目的之一是推动手机体验与车机体验的融合。 一体化、一体化是大趋势,手机支架应该被淘汰。

还是“大众对的时候大众对,婆婆对的时候婆婆对”,那么回到问题的本质,手机该不该?持有者存在吗? 我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模型是什么。 如果智能座舱做工不好,或者智能座舱因为价格原因而缩小,当车载导航或者其他功能不好用的时候,手机支架确实可以派上用场。

网约车、出租车、低端燃油车几乎与手机座绑定。 他们根本不够聪明,只能依靠手机进行导航。 另一种情况是,操作车辆一般需要同时使用多部手机(接单等),因此甚至需要配备多个手机支架。

因此,基于日常家庭使用,智能程度高于平均水平的机型实际上对手机支架的依赖程度较低。 毕竟开车时聊微信是不安全、违法的,而且车载导航、车载音乐也很足够了。

也就是说,在小米SU7等智能机型上,手机支架其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项。 在我看来,即使有车企计划给新车标配手机支架,也不应该是最传统的款式,而应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小米为消费者提供原装车载支架的行为可以理解为照顾个性化需求,但实际效果我认为还不够先进,存在一些“向消费者妥协”的成分。 归根结底,如果小米有意将车内智能化追求到底,尤其是强调座舱智能化的优势,那么“强迫”消费者坐车时放下手机或许会进一步体现其前瞻性态度。

说到底,雷军还是太踏实了。

大局已定?

车载手机支架最终会怎样? 其实小米SU7本身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座舱能力接管了更多原本属于智能手机的功能,不同的场景开始打通,体验上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

这种趋势从小米SU7或者鸿蒙智行的问界M9和智界S7就可以看出。 魅族打造的Flyme Auto也遵循了这一理念。 也就是说,从车企的角度来看,他们和手机持有者肯定是不和的。

首先,受整个座舱设计理念的影响,新车型几乎没有传统手机支架的位置。 现在流行的是“隐藏式空调出风口”,也就是去掉了传统的出风口格栅。 然而,传统的手机支架是通过小挂钩固定在空调出风格栅上的。

小童之前也想过给新车买一个手机支架,但由于空调出风口款式的变化,很难买到靠谱又好用的款式; 有些手机支架是用双面胶粘贴在内部的,但很可能会腐蚀皮革,所以小童综合考虑后只能放弃使用手机支架。

二是行车安全问题。 随着HUD和中控大屏的普及,智能手机无论是用于查看导航还是发送信息,都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在现实生活中,驾驶员歪头的情况很多。 因看手机而引发事故的案例。

可见,结合汽车上的各种显示设备(HUD、中控屏等),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驾驶信息,保证信息交换的密度和驾驶安全,将是比提供原装手机支架更聪明的一招。 。 另一方面,也不是其他车企不提供原装手机支架(比如极氪就一直有配套的原装手机支架出售),但小米的实现方式似乎更先进、更人性化。

然而,同为智能手机企业出身的小米和华为,在加入汽车战场后,其实存在着意识形态上的分歧。 从手机支架的细节来看,似乎可以看出小米和华为的企业基因和用户理解的差异。 不同之处。

和谐但又不同

之前我曾评价过小米SU7,认为它是一款融合了科技与数字企业思维的“传统产品”。 想想看,苹果汽车虽然失败了,但如果是苹果推出的新能源汽车,那么在设计、交互等方面一定是颠覆性的。 回头看小米SU7,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

之所以会这样,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雷军认为这是小米汽车的第一款产品,一定是大家熟悉和了解的。 如果太标新立异,就很难被大众接受。 事实证明,这个策略是正确的。 除了惊人的订单数据之外,小米SU7近日来的“出圈”程度也是有目共睹,其成功也是毋庸置疑的。

回到手机支架,我想这也是雷军在造车过程中“保守主义”的体现。 这可以理解为雷军对用户需求的微妙洞察,比如手机支架的需求。 这说明雷军在整个造车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研究。

但有时我也想,小米SU7是否可以尝试“定义需求”,即通过技术和自己的理解改变一些固有的交互习惯。 像特斯拉这样的巨头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包括拆掉变速箱、拆掉点火按钮,甚至拆掉转向灯拉杆。 虽然背后会存在一些争议,但这些变化大多已经成为行业趋势。 公认的参考标准。

这种创新对于小米汽车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小米汽车终极愿景并不是做“智能传统汽车”,而是做一辆真正依靠智能来质化驾驶体验的跨界车。 时代的产物。 至少对于新车型,小米汽车可以考虑多做减法,勇敢改变一些传统的用车习惯,然后用自己的“智慧”尝试定义新的交互习惯。

上车后你可以完全忘记手机。 我想,这就是小米汽车战略的“神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