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能否迈出鸿蒙智行模式的第二步,是否有能力同时运营多个品牌并相互协调生产关系和资源配置,智界S7将是对此最直接的诠释。 。

尹太白 编剧

编辑/王淑然

智界S7已完成第二次升级,即将卷土重来。

4月11日,华为召开华为鸿蒙生态春季通讯大会,重新发布智界S7。 价格区间与之前相同,仍为24.98万元至34.98万元。

但核心配置略有升级,“豪华内容”进一步提升,比如首次推出华为视觉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DS基础版、引入华为高压快充技术等第一次。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不禁称赞智界S7是一款“让人体温升高、血压升高的产品”。

智界S7是华为与奇瑞联合打造的首款车型,也是首款搭载4座智能座舱的车型。

作为鸿蒙智行模式下的首款轿车车型,智界S7是对华为“造星”能力的验证,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华为鸿蒙智行模式的命运。

然而,智界S7的发展并不顺利。 早在2023年11月,智界S7就已经发布并交付。 当时华为对智界 S7的评价非常高。 华为董事总经理、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直言,智界S7的规格高于特斯拉Model S、奔驰EQE等,价格处于同一水平与特斯拉 Model 3 相同,但其定位超过特斯拉 Model S。

市场也给出了良好的初步反应。 智界S7开启预售仅三周,预订量就突破2万台。

但随之而来的是产能困难、交付延迟和“退订潮”,导致2024年前两个月智界S7销量仅为1398台,3月份也没有公布销量。

智界S7饱受产能限制的同时,友商的优异成绩却意外降临——售价区间26.9万元-32.9万元、售价区间21.59万元-29.99万元的新款极氪001。 小米SU7相继推出。 前者上线首月大单订单突破3万台,后者上线仅24小时大单订单就达到88898台。

华为汽车BU急需赢回用户和市场,重新发布的智界S7成为试金石。 在华为鸿蒙生态春季通讯会上,余承东兴奋地表示,“智界S7已经开始批量发货”,“只要下单就安排生产”。

智界S7的后续表现,不仅是华为汽车BU自身发展的重点,也是外界检​​验华为造车能力的焦点——与共同打造的问界品牌一举名声大噪之后、华为能否稳定鸿蒙智行鸿蒙智行模式的第二步,以及是否具备同时运营多个品牌并协调生产关系和资源配置的能力,智界S7将是对此最直接的诠释。

因此,对于华为来说,智界S7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鸿蒙智行的“四界”领地

2019年5月,华为汽车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成立。 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宣布华为将正式进军汽车行业,但“华为不造汽车”。

当时,华为汽车BU最初定位为智能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只生产电子相关增量零部件。

不过,自2021年5月余承东接手华为汽车BU后,他对这一定位进行了“升级”。 除了原有的商业模式外,他规划并主导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鸿蒙智行业务(原智能选车业务)。

现阶段华为汽车BU业务主要分为三种形态:

第一个是传统的供应商模式,向所有车企提供增量零部件。

二是HI模式,为车企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目前的主要合作伙伴是阿维塔 。 2024年前三个月, 阿维塔月均销量约为4800台,这意味着在这种商业模式下,华为尚未取得令人惊讶的成绩;

三是鸿蒙智行模式,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和车辆设计,并提供销售网络渠道。 目前主要合作伙伴有赛勒斯、奇瑞、北汽、江淮等。 这种模式也是华为参与度最高的合作模式,也是华为汽车BU的主要创收业务。

问界的成功为鸿蒙智行模式奠定了基础。 2024年前三个月,问界强势压制竞争对手理想汽车,连续三个月成为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月度销量冠军。

不过,问界品牌的三款车型主要聚焦SUV领域。 在其他细分市场,华为需要一款同样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一方面,新产品可以进一步丰富华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品线。 ,并证明了鸿蒙智行模式的可复制性和创收能力; 另一方面,重塑成功的新能源品牌将对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市场地位产生重要影响。

在华为和奇瑞的双光环加持下,智界S7担起了这一重任。 但由于核心零部件供应短缺以及工厂搬迁,智界S7一度面临交付瓶颈。

这种情况华为不能接受,奇瑞也不能接受。 重装后,智界S7的数量会增加,但价格不会增加。 双方都希望借此“弥补局面”。

为了保证产能,奇瑞为智界S7准备了新的智能工厂,“一分钟就能下线一辆车”,尹同跃说。

突破产能限制的智界S7,似乎正在扭转此前销量低迷的局面。 山东济南的一位华为专卖店店员告诉《财经故事》,“智界S7(重新)发布后,咨询电话几乎铺天盖地,人们开始陆续到店,购车订单也随之而来。”已经收到了,比预想的要好。”

不过,在汽车领域,华为的精力不仅仅集中在智界S7上。 2024年3月,在工信部发布的第381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华为与北汽联合打造的鸿蒙智行新车型享捷S9浮出水面。

享捷S9定位中大型高端轿车,与宝马7系、奥迪A8L、奔驰S级竞争。 按照这一定位,在强化轿车产品线的同时,享捷S9可以与问界M9组成“9系双旗舰”,共同冲击40万至50万元的高端市场。

祥杰S9

汽车行业专家陈峰对《财经故事》表示,“国内40万至50万元的高端市场基本被BBA垄断,市场地位几乎不可动摇。享捷S9要追赶BBA”目前,关于享捷S9的信息并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款倾注了华为所有资源、配备了华为汽车BU能生产的所有技术的车型。也是对华为品牌影响力的考验。”

事实上,华为并不满足于“三个境界”。 目前,华为与江淮汽车联合打造的奥杰正在紧张筹备中。 奥捷的售价将达到百万级别,瞄准豪华车市场。 华为打算在这里整合各种先进技术,计划推出轿车、SUV和MPV三种车型。 首款车型预计将于 2024 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

至此,鸿蒙智行模式下的“四界”版图已初具规模。 对于华为来说,如何避免不同品牌之间的内耗,如何用有限的精力和资源同时运营三到四个品牌,是必须要做的问题。

华为智能驾驶“遥遥领先”

华为不造汽车,但它仍然可以成为汽车行业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个重要原因是华为拥有业界领先的智能驾驶系统。

在智能驾驶领域,一直存在着激光雷达与纯视觉之间的争议。 激光雷达方案依托高精度地图,精度高、可靠性高,但对智能驾驶系统的算力要求极高; 而纯视觉解决方案主要依靠摄像头捕捉图像并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处理。 成本相对较低,对高精度地图依赖度不高,但在一些复杂场景下性能不稳定。

华为智界S7选择了“双管齐下”。 它将激光雷达的数量从三个减少到一个,但作为补充,它配备了华为视觉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DS的基础版。

ADS基础版配备3个毫米波雷达、10个视觉感知高清摄像头组和12个超声波雷达。 它不依赖激光雷达和高精度地图,可以在国道和城市快速路上实施NCA(高速公路导航辅助系统)。 智能驾驶导航辅助包括自动上下坡道、遇到道路施工时自动分流、路锥等功能,具有一定的自动变道和避障绕行能力。

同时,ADS基础版还具备智慧停车功能,支持异形车位、定制车位等160多种车位类型。

华为的视觉智能驾驶能力甚至超越了视觉智能驾驶“鼻祖”特斯拉。 余承东将ADS基础版与特斯拉EAP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ADS基础版对高速NCA和匝道通行有更好的覆盖。 在智慧停车的速度、异型车位、倾斜车位等方面都超越了特斯拉。

这让余承东无比兴奋,“华为智驾是现货产品,不是期货,是最好的现货产品。”

“华为的智能驾驶几乎是当前智能驾驶的天花板。” 陈峰表示,“华为在全国99%的道路上率先实现智能驾驶全覆盖,大城市、小乡村都可以使用,此前被公认为全国最智能驾驶的小镇”。鹏汽车只在200多个城市有售,只能说‘一路领先’不是一句空口号。”

华为在智能驾驶方面“遥遥领先”的原因大致指向两个方面。

一是摆脱对高精度地图的依赖,实现无地图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使用高精度地图的成本很高。 更重要的是,高精度地图更新速度慢,难以跟上真实情况。

于是华为开始探索无地图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其ADS 2.0高端驾驶辅助系统基于感知硬件,采用自主研发的MDC 610计算平台。 它集成了BEV(道路拓扑推理网络)和GOD(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 ),摆脱高精度地图的束缚。

余承东在鸿蒙生态春季通讯会上透露,截至2024年4月,华为高端智能驾驶城区NCA已在4万+城乡乡镇开通。

其次,底层技术足够强大。

车辆需要实时处理海量的环境信息并在毫秒级内做出决策,这意味着无地图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离不开先进的算法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而华为的智能驾驶算法模型可以应用于数字孪生的空间生成复杂的场景样本,将智能驾驶的学习训练周期从两周以上缩短至两天。

在鸿蒙生态之春交流会上,余承东表示,鸿蒙智行模型采用领先的算力基础,每天都在进化。 目前云算力达到3.0,每天学习1200万+公里,每五天迭代一次。

不过,华为的智能驾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陈峰告诉《财经故事》,“比如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如何准确、快速地处理和整合各种传感器数据仍然是一个挑战,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此外,华为想要最终赢得智能驾驶竞争,除了研发和测试之外,还必须增加用于训练智能驾驶的用户数据量,但这意味着必须先销售足够的汽车,目前,问界品牌和智界都是如此。该品牌的销量仍然很低。”

车BU有望扭亏为盈

汽车BU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 财报显示,华为2022年实现总营收6423亿元,其中汽车BU实现营收20.77亿元,仅占总营收的0.3%,净亏损约80亿元。

对此,余承东曾抱怨,“智能汽车业务是华为业务中唯一落后且仍在亏损的项目。”

整车BU的研发投入高是一个关键因素。 财报显示,华为汽车BU成立五年来,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300亿元。

与造车新势力相比,其研发投入确实要高很多。

以2022年为例,财报显示,华为汽车BU 2022年研发投入103亿元,占研发支出总额的6.37%,而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同期研发支出同期分别为108亿元和108亿元。 67.8亿元和52亿元——华为汽车BU的研发投入水平与蔚来相当,是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的两倍多。

不过,情况也在好转。

一方面,整车BU收入大幅增长。 华为2023年财报显示,一直“落后”的汽车BU营收47.7亿元,同比增长128.1%,占总营收比重提升0.3个百分点至0.6% ,成为华为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之一。

另一方面,华为汽车BU的亏损状况在过去几年持续改善。 在2024年3月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论坛上,余承东透露,华为汽车BU第一年亏损100亿元,随后亏损80亿元,去年亏损60亿元。 今年前三个月,亏损100亿元。 得益于鸿蒙智行业务扭亏为盈,汽车BU也接近盈亏平衡。

余承东预计,今年4月份后车BU就能扭亏为盈。

不过,能否实现这一目标,还取决于鸿蒙智行机型后续的销量。

目前,华为正在大力建设鸿蒙智行机型的独立专卖店,预计将提升各机型的销量。 据36氪了解,预计2024年新开门店数量将达到800家左右,2025年将达到1000家,展示华为与大力士、奇瑞、北汽、江淮等合作的车型。

不过,从智界和文问界车型的销售目标来看,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至于智界S7,其2024年的销量目标是与小米SU7看齐。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小米SU7销量约为6万至8万台。

智界S7 2024年前三个月销量约为2094辆(智界S7 3月份销量尚未公布,以2024年前两个月平均销量699辆作为3月销量)销售预估)。 这意味着智界S7 4月至12月的月均销量必须达到6433至8655台,才能追平小米SU7。 如果以2024年前两个月的销量为参考,挑战并不严重。

问界方面,根据上游供应商反馈,问界品牌2024年的销售目标为60万辆。

2024年前三个月销量为85,842辆。 如果要实现年度销售目标,4月至12月的月均销量需要达到57,128辆。 相比其前三个月月均销量28614辆,可谓是举步维艰。 不算太小。

但华为汽车BU只能迎难而上。 目前,外界的所有焦点都集中在重新发布的智界S7上。 能否带动鸿蒙智行车型销量增长,能否成功复制问界品牌的“辉煌”,是汽车BU面临的阶段。 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