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新 M7 Ultra 上市,更新节奏超行业规律,背后原因是什么?
5月31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开幕前夜,问界新M7 Ultra在深圳正式上市,售价28.98万-32.98万元,上市即交付。
一旦看到这条消息,了解(丨)的人大概率都会冒出一个相同的念头,距离问界新M7上市仅8个月,问界M7又发“新新”款了?
事实上,第一辆问界M7的交付时间是2022年8月24日,迄今满打满算也就堪堪22个月而已。但它已经进入了理论上的“第三代”了。
以往,自主车企一般是四年更新一代产品,海外品牌大致要六年。而智能电动汽车目前的主流操作是两年更新一代。
显然,问界M7的更新节奏远远超过了行业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力量成为了鸿蒙智行加速推新的不容置疑的理由?
对于问界新M7 Ultra车型,近日深居简出的余承东用“加量不加价”和“五个超凡”来介绍它的升级:“外观造型更悦目、底盘性能更强大、智驾能力和安全能力更上一层楼、音效更震撼。”
然而,相较于余承东对新车的介绍,不少业内人士则完全秉持了完全相反的看法:很佩服余总,一款车明明只改了这么点东西,居然能讲这么久,而且还有这么多人愿意看。
公正地说,余承东的话和部分业内人士的评价都有道理,他们只是站在了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件事物而已。
外观造型方面,与4月发布的问界新M5相似,问界新M7 Ultra在前脸上采用了“大嘴变小嘴”的设计方案。新老对比之下,新车多了电味,少了油味,强化了科技感和年轻态。
所以,造型确实改了。但只能算延续了“家族化”的设计思路,设计师并没有做不破不立的工作。
底盘性能方面,新车搭载了CDC连续可变阻尼减震器,相较于没有CDC的老车,在过弯时的确提供了更好的侧向支撑。
据官方介绍,问界M7 Ultra的麋鹿测试成绩提升到了75.5公里/小时。而此前的成绩是73公里/小时。
当然,底盘性能确实提升了。但目前看来,要拿电动汽车底盘来说事的,基准线应该是空悬+CDC的组合。
或许是因为平台限制,问界新M7 Ultra没有上空气悬架。所以,少了空悬的新车底盘至少在硬件上只能是“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至于新车音效升级,问界新M7 Ultra处理得更加直接,品牌旗舰上的 SOUND音响得到了下放。
类似于外观造型设计,是取巧性的,但不失实效性的升级。
如果问界新M7 Ultra的焕新内容真的就限于上述,那确实不够余承东的聊的。事实上,问界新M7 Ultra较之此前的老版本,最大的不同还在于智能化。
问界新M7 Ultra智能化升级绝对是硬件性能的提升,其整体升级到了华为A.0的硬件平台。而这,已经代表了新车成本的增加。算是完整诠释了余承东“加量不加价”的定性。
比如,从原有的聚创128线激光雷达,提升到了华为自研的192线激光雷达,前者的探测距离为150米,后者则是目前业界量产车规级最高线数激光雷达,最远可探测距离达到250米。
当然,也有“针对性”的操作。至于针对什么,懂的都懂。
问界新M7 Ultra的前向主动安全AEB生效范围提升至4-150km/h,静止车辆场景刹停速度提升至120km/h;
侧向主动安全可主动识别锥桶、路沿、行人和车辆,生效范围提升至40-130km/h;
后向主动安全可主动识别行人、车辆等,生效范围提升至1-60km/h。
其实,问界新M7 Ultra智能化升级最核心的点在于“融合度”的提升。
一是硬件之间的融合。比如新车底盘虽然只是CDC的升级,但它整合了ADAS智驾摄像头做了路况预瞄功能,实现了ADS预瞄和CDC减震器的联动协同。
场景体验为,在即将通过减速带时,车辆能够预先调节减震阻尼,降低路面起伏带来的冲击感。
二是人与车的融合。ADS 3.0平台之下,华为城市NCA领航在安全基础上更懂人心、人性。
比如,在面对路边违规停车阻碍右转车道时,新车能够像人类驾驶员一样,短暂压实线借道通过,不“死守”规则。
而在实际行驶中,车辆对方向盘脱手时长的设定也更加宽松,不会因为频繁提醒而闹心。
显然,在ADS 3.0平台之下,问界新M7 Ultra所承载的华为城市NCA领航,把人机之间的刻度悄悄往机器一方又拨动了一段距离。
借此,余承东表达了华为ADS能赢过即将入华的特斯拉FSD的信心。
不难发现,问界新M7 Ultra作为最新版的问界M7车型。
鸿蒙智行最想做的是包括硬件提升在内的智能化升级,其次是与之关联的底盘性能,然后才是颜值即正义的外观造型。
至于音效、座椅等,都是搂草打兔子的事情,顺带完成。
升级的主线任务单一且明确,是问界M7得以快速推陈出新的重要前提条件。而鸿蒙智行之所以这么做,是看到了一个关键点。
上一款问界新M7从去年9月12日正式交付,10月开始上量后,在今年1月份达到了近3万辆的交付峰值,随后便开始逐步回落,直到4月的9266辆。
从去年9月到今年4月,7个月的时间,画出了“上一代”问界新M7从成长到衰退的周期曲线。
事实上,不仅仅是问界M7,也有这样一个规律可循。
问界M5于2022年3月开启全面交付,到2022年8月达到交付峰值7372辆,之后逐渐回落,到2024年4月,月交付量仅为668辆。然而,期间只要有产品刺激,市场也会随之波动。
比如, 2023年4月17日, 问界M5智驾版正式上市 。随后的 5、6、7三个月,销量小幅攀升到3500辆以上,特别是去年的6月份,销量超过了4600辆。
目前,问界新 M5 今年 4月上市后,1个月内大定 已经 突破 2万辆 ,只待兑现交付。新车效应着实明显。
2024年2月5日上市的问界M9,截止5月31日大定突破9万辆,4月销量高达15139辆,超过、等成名已久的家用紧奏型SUV。要知道这可是50万元级的一款新车。
参照问界M5/7市场规律来看,问界M9当处在它市场的鼎盛时期。想必,在后台,鸿蒙智行已经全面开启了为问界M9焕新的准备工作。
市场才是最好的老师。
存量市场,赛道切换,人心不定。
现状是,大致有三分之一的用户死心塌地需要首购一辆新车,有三分之一的用户有意向置换一辆新车,有三分之一的用户有想法再添一辆新车。
所以,不少用户,甚至大多数用户的购车需求原本没有这么紧迫,而他们最终做出了购车的选择,往往是被新车带来的新鲜感所激发出来的。
新车上市之后的6-8个月,哪怕还是一辆准新车,但随着它的新鲜感消失,刺激的能效就减退,直接表现为销量下滑。
于是,推新,不断推新,成为问界品牌比直接降价销售更有效的手段。因为推新至少不会影响品牌成色,至少还能更高级的保住了单品利润。
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款新车6-8个月的营销周期似乎针对性极强,问界品牌如此,其它品牌并非如此,比如理想的L系列上市一年多了,现在卖得正欢;蔚来的二代平台的车上市已经两年了,依然是主流车系。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以问界品牌为代表,鸿蒙智行名副其实,就是靠“智行”立世。如同最初,没有华为加持,谁知道赛力斯是何方神圣?选择决定了问界品牌的产品特质以及市场轨迹。
而今天,汽车的智能化,看山跑死马,离目标很遥远,但每前进一步又充满意义和价值,富有吸引力。
鸿蒙智行必须很好的抓住这个点,既充分发挥自己的长项,又积极迎合了市场需求。
相较于问界,理想有激活增程式第一车的品牌效应,蔚来换电的护城河越来越深,小米的粉丝效应业界第一。
在不具备上述优势的前提下,可以预见,包括问界M7在内,未来的鸿蒙智行旗下所有品牌,所有车型都会有类似的推新节奏。
哪怕是百万字的修真小说,有成百上千的人物出场,有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戏剧冲突,但主角的主线任务不能丢,那就是围绕飞升成仙的目标不断升级,最后修成正果。
问界M7是鸿蒙智行旗下最具代表性的车型,它就是一部修真小说的主角。
如果,我是说如果,L5级真的来到。问界M7一定是鸿蒙智行旗下最先达到满级的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