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魏建军在保定测试新蓝山noa是小试牛刀,那么在重庆测试那就是大展拳脚。因为重庆这座城市是山城,不禁摩的、环桥复杂,隧道多。这带来的挑战是,需要频繁的上下匝道、直角弯多,复杂的交通信号灯、复杂的车道线、不可预测的摩的,以及施工道路…所以高精地图并不适合重庆,尤其是像解放碑地下匝道,走错一个意味着要饶很大一圈。

从路线看,魏建军这次测试行程全长约35公里。横跨江北区、南岸、渝中区三个区。这样的路线,有城市快速路、隧道、闹市区、地下环道。其中地下隧道2.2公里,复杂立交桥6.1公里,跨江大桥5.24公里。

另外,这次测试还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别的媒体没有提,那就是蓝山是插混,它的noa涉及到发动机的2档切换。所以它的难度比单档插混和增程车型更难。

谈谈表现:

一、关于盘桥表现

1,盘龙立交桥

这次挑战难度最大之一是盘龙立交桥,它包含5层、8个方向和20个匝道。

这里的挑战难度为,车辆需要在短距离内连续识别易混岔路,选择正确匝道,对系统的选道能力、路径规划能力是很大的挑战。

直播中可以看到,长城NOA系统成功提前识别匝道路口,并规划行驶路径。

这种场景考验的是车辆感知能力和拓扑能力,系统能够将导航地图信息和感知信息融合,清晰地还原完整的道路环境,同时根据道路环境,提前规划行驶路径,保证认得清路、选得对道。

2、曲率过弯

另外就是匝道大曲率过弯,在NOA状态下,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路况提前做出判断,选择出最佳路径。同时,该系统还可以根据前车速度和道路环境,自动调节车辆速度,顺利完成大曲率转弯。

二、关于隧道表现

1,隧道决策和识别非常规信号灯

重庆的隧道给智驾带来2个难题,第一灯光昏暗影响决策,第二就是有很多的非常规的信号灯,这就考验车辆的感知能力和泛化能力。

解放碑下环道,被重庆本地称之为“一环”+ “七联络” +“N连通”,有“城市地下迷宫”之称。

不同于传统的笔直的隧道,解放碑下环道内有拐弯有路口有红绿灯,七纵八横,路线十分复杂。

长城NOA系统在地下环道这样的非常规红绿灯环境中也能准确识别并作出决策,这一点看也是很厉害的。

2,地下隧道过直角弯

这个很难,要知道蓝山是一台5.1米的车,要在隧道过直角弯,人驾都有一定的压力。

解放碑地下环道(超窄直角路口右转):道路极其狭窄,只能容纳一车通过,转弯半径小,对智驾挑战难度极大。这考验的是,车辆提前规划行驶路径,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流畅完成超窄直角右转。

3,隧道狭窄路道通行

这里的难度是,蓝山车长5.1米,车宽近2米,在狭窄隧道通行会有压力。这考验的就是车辆对车道线的判断和脑补,来规控车辆始终处于居中的状态。

另外,隧道里车道线在低光照环境下也有识别难度,但是长城NOA系统通过的还是比较稳妥流畅的。

三、关于闹市区表现

1,对非机动车的决策判断

在非封闭路段,长城NOA系统也有不少表现的不错的地方。

在遇到并行非机动车,向左避让超越,后紧贴右侧,整个过程很丝滑,非常接近人类决策。

2,避让公交车

在闹市区,除了行人,二轮电车,最应该注意的是公交车。

视频里,在遇到一个公交车突然加塞时,车辆进行了减速避让。

3,避让横穿马路的行人

这是一个典型案例,在无引导线的情况下,行人横穿马路,十分危险,但是蓝山NOA系统的处理十分果断,选择向右打了一把方向避让绕行,而不是选择刹停。

4,无保护右转

这是城市noa的必备技能。无保护右转很多车型都做的到,但视频里的情景明显更复杂,属于高难度无保护右转,要知道没有交通信号管制的路口,比有信号灯要难得多。

电驹小结:

这一次测试,蓝山智驾驶版完成了14次右转,分辨岔口21次,17次上下匝道,对比老款蓝山可谓进步非常大。

这背后有硬件的升级,也有软件的升级。新款蓝山硬件部分升级了激光雷达➕ orin芯片。在软件部分,它使用了当下非常时髦的技术——端到端。此外,在全场景NOA功能上,其无需依赖高精度地图,使用的也是无图方案。

这次蓝山外观的变化不大,但是内核的变化,尤其是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完全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