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车企纷纷出海泰国,背后原因究竟为何?
北京商报消息,国土面积51.3万平方公里的泰国,正成为众多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建厂目的地。7月17日,广汽埃安宣布泰国智能工厂正式竣工,旗下首款全球战略车型——第二代AION V全球同步下线。据了解,该智能工厂一期年产能5万辆,未来年产能将逐步升至10万辆,可实现第二代AION V、AION Y Plus、昊铂HT等多款广汽埃安车型共线生产。
埃安成为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泰国的缩影,目前包括上汽名爵、长城比亚迪、哪吒等中国车企均在当地建厂。此前,比亚迪泰国工厂竣工投产,比亚迪第800万辆新能源车也在该厂下线。
为何选择泰国?数据显示,今年6月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0%。随着渗透率持续增长,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也进入平稳增速区间,“出海”寻找新增长空间成为国内车企的选择之一。其中,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统计,去年泰国已成为我国新能源车出口的第二大国家。作为东南亚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泰国汽车市场规模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而在汽车电动化转型方面,泰国政府明确将加速转型。2021年,泰国提出“3030”目标,计划到2030年,提升“零排放汽车”份额达到汽车总产量的30%。去年,泰国电动汽车市场规模约7.6万辆,同比增幅高达684.4%,渗透率升至12%。
为能够尽快提升电动车普及率,2022年,泰国政府推出“EV 3.0”激励政策,提供购车补贴、下调消费税税率等措施,同时大幅减征新能源汽车关税。今年1月,泰国再批准为期四年(2024—2027年)的第二阶段电动汽车激励措施,即“EV 3.5”政策,预计四年财政总支出金额超340亿泰铢。据了解,“EV 3.5”措施实施前两年(2024—2025年)内,售价低于200万泰铢的进口整装电动汽车,最多可享受40%的关税优惠;售价低于700万泰铢的进口电动汽车,消费税从8%下调至2%;售价低于200万泰铢的电动皮卡,10%的消费税直接减免。此外,在道路税方面,2022年10月1日—2025年9月30日注册的电动汽车,道路税直接减免八成。
不过,“EV 3.5”政策也提出,2024—2025年,参与该政策的企业,可不在泰国设厂生产电动汽车,但从2026年开始必须转为泰国本土化生产,且需满足1∶2的生产补偿要求,2027年该比例将增至1∶3。这意味着,在当地建厂实现本土化生产成为必选项。
除政策支持、市场空间外,泰国丰富的产业链与资源,也成为中国车企选择在当地建厂的原因之一。据了解,从1985年开始,泰国汽车市场便逐渐吸引日系、欧美车企投资进入,如今已拥有近700家可直接向汽车装配厂供应零件的一级汽车供应商,现地零部件采购率高达98%。同时,泰国政府曾表示,自实施推广政策以来,该国已吸纳18亿美元的行业投资,涵盖电动汽车制造、零部件和充电站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泰国,目前众多国内车企在加速产品出海的同时,也开始在多国投建工厂实现产业“出海”。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中国车企的“出海”模式已发生变化,投资建厂的本地化生产模式,将是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未来发展方向。